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一
如果你問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誰,我會說:胡忠和謝曉君老師。
因為他們在一次看報紙的時候,看到報紙上寫著康定縣塔鄉一所孤兒院急需老師,胡老師和謝老師了解當地的艱難,就決定留在那教孩子們讀書!
謝老師在音樂學院的一手彈琴,可是學校最需要的卻不是音樂老師,而是物理老師,數學老師,生活老師,三年里謝老師嘗試了當四種老師,還表示一輩子要呆在這!
他們可以不叫藏族的孩子啊,可以自己創出但他們沒有怎么做,因為他們很善良,在艱苦都教孩子們,他們,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蓮!!
他們都在發揚傳統——發揚愛。每個人的一生相對于漫漫歷史長河是極其短暫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暫的一生中為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人生價值變得以充足!這些事跡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我的心靈共同成長。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二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梢哉f,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心,緣于愛。
《感動中國》節目讓我明白:因為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回鄉務農,扎根并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團隊,因為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戰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為親情之愛,有了身患絕癥,為了孩子未來的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
愛,超越年齡,階層、民族,在這些不同的職業,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愛還可以傳承。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后的媽媽和女兒,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場的眼淚,還收獲了對社會的信心。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于有愛,在于堅持愛,傳承愛。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
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去擁抱那些讓我們感動的人,讓愛的力量充滿整個中國,讓愛充滿千家萬戶,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愛中,讓愛傳萬家。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三
今晚我看了觀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分別有:朱光亞、劉金國、楊善洲、吳孟超、張平宜、胡忠、謝曉君、吳菊萍、孟佩杰、劉偉、阿里木。
這些人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孟佩杰。
孟佩杰有著不幸的童年。5歲,生父因車禍去世,生母沒辦法,就將女孩送人領養,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歲的孟佩杰由養母劉芳英照顧,三年后養母劉芳英因病癱瘓。從此由孟佩杰照料養母劉芳英。
孟佩杰每天都要200個仰臥起坐、拉腿240次、捏腿三十分鐘……
做飯、洗衣服、洗尿布、衣褲、床單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課”,除此之外她還要去外面打工賺錢,給母親買吃的。她說;“我少買件衣服,少吃頓好飯,媽媽就能多買些好藥,少遭點罪?!泵吓褰軓膩矶疾粊y花錢,對自己很小氣,但對母親很大方。
相比之下我們的父母為我們做了那么多的事,可我們對父母做了什么呢?我們只會問母親要錢,有時我們還跟父母頂嘴、吵架、惹父母生氣。可孟佩杰她會怎么做嗎?我們難道不覺得慚愧嗎?
我們今后要像孟佩杰學習。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四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xx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癥,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么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么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準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鐘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后,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五
洪戰輝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的事跡在一夜之際感動了每個人,在一夜之際感動了全中國。
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讓他過早地開始收獲,他由此從男孩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從來是強者。
在他12歲那年,他爸爸神經病突發。一向慈祥的爸爸突然無緣無故地發起火來,他瞪著眼睛,任何人都阻擋不住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東西。最可怕的一幕出現了,爸爸突然搶過他疼愛的妹妹,他媽媽哭叫著來搶妹妹,但是被他爸爸一腳踹倒在了地上,然后將妹妹高高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了下來。
xx媽不堪他爸爸的毆打。媽媽不見了,家庭重擔、丈夫的拳頭讓她不堪重負,最后她選擇了逃離。洪戰輝哭喊著和弟弟在周邊村落尋找媽媽,夜已經深了,媽媽那天沒有回家…
就這樣,他、父親和他弟弟三人一起生活,父親的病情也不段反復。
在偶然的的一天,父親撿到了一個嬰兒,她就是現在的“小不點”。
洪戰輝帶著妹妹去讀書,年小的妹妹似乎也知道哥哥的難處,很懂事。
洪戰輝。
一個響亮的名字,一段艱苦的生涯路,一個感動中國的人物。
讓我們一直關注他,一直鼓勵他吧!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篇六
感動,如輕柔純凈的春風。感受春風,讓內心變得干凈、明亮;感動,如清爽舒暢的海風。享受海風,讓內心變得清澈、寬敞;感動,更是發自內心的美,那種美純潔、自然、直沁人心。 —題記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里,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沒錯,這就是于丹老師對兩位“菩薩老師”胡忠、謝曉君的高度評價,他們為了幫助西藏的孩子們而不惜千里迢迢,即使是產生了高原反應也不惜一切代價,說是老師,到不如說是母親,家長甚至保姆,他們是多么偉大、慈愛,正如杜玉波老師所評價:“他們的高原紅,是陽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熱血在臉上的體現。。。”高原紅體現了他們的堅持不懈,所做的舉動更體現了他們心靈的美麗。
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蓮。
這就是他們的博愛,這就是他們的高尚情懷,他們的種種事跡令我的心靈有了很大的震撼,令人為之動容、深受感觸。
感動就像一片悄然凋零的花瓣,這花瓣就猶如兩位無私奉獻的老師,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加令人感動,往往只有這種不平凡才更加感動中國。
有一種溫暖叫感動,兩位老師的所作所為令我刻骨銘心,他們將會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一盞指路“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