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跂
〈形〉
(1) (形聲。從足,支聲。本義:多出的腳趾)
(2) 同本義 [having extra toes]
跂,足多指也?!墩f文》
而枝者不為跂。——《莊子·駢拇》
(3) 又如:跂骨(腳跟骨,脛骨前垂的部分)
(4) 通“歧”。分叉 [fork]
夫挾依于跋躍之術。——《淮南子·俶真》注:“跂躍,猶齟齬,不正之道也?!?/p>
(5) 又如:跂趨(不同的趨向);跂途(歧路)
(6) 另見
基本詞義
◎ 跂
〈動〉
(1) 抬起腳后跟站著 [stand on tiptoe]
離縱而跂訾者也?!盾髯印し鞘印?。注:“謂跂足違俗而恣其志意,亦謂跂足自高而訾毀于人。”
吾嘗跂而望矣?!盾髯印駥W》
(2) 又如:跂望(舉起腳跟遠望);跂踵(舉起腳跟遠望);跂予望之(舉起腳跟遠望)
(3) 盼望;向往;企求 [hope for;long for;yearn for]
日夜跂而望歸?!妒酚洝じ咦婕o》
(4) 又如:跂及(企及);跂仰(欽仰;想慕);跂足(喻盼望,期望)
(5) 另見
康熙字典
跂【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音歧?!墩f文》足多指也?!肚f子·騈拇篇》故合者不爲騈,而枝者不爲跂。
又《集韻》與蚑同。蟲行也?!肚皾h·禮樂志》跂行畢逮?!对]》凡有足而行者稱跂行也。《淮南子·原道訓》跂行喙息。
又《集韻》《韻會》章移切,音支?!肚f子·馬蹄篇》蹩躠爲仁,踶跂爲義。《註》皆用心力爲仁義之貌。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義同。
又《廣韻》丘弭切《集韻》遣尒切。與企同。望也。《類篇》舉踵也?!对姟ばo風》跂予望之?!秱鳌汾栕銊t可以望見之?!抖Y·檀弓》不至焉者,跂而及之。
又國名?!渡胶=洝汾桋鄧诰欣t東。
又《廣韻》《集韻》《韻會》去智切,音吱。垂足坐。
又舉足望。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緩走。亦作。
又竭戟切,音劇。足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跂【卷二】【足部】
足多指也。從足支聲。巨支切文八十五重四
說文解字注
(跂)足多指也。從足。支聲。巨支切。十六部。按足部當終於路。蹸字跂字不當廁此。莊子。駢拇枝指。字只作枝。跂葢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