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猙
〈名〉
(1) (形聲。從犬,爭(zhēng)聲。“犬”泛指獸類。本義:傳說(shuō)中的奇獸)同本義 [strange beast]
[章峨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赤豹,…其名曰猙。——《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2) 又如:猙獰(形容面目?jī)磹?
康熙字典
猙【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畫(huà):12畫(huà),部外筆畫(huà):8畫(huà)
《廣韻》側(cè)莖切《集韻》甾莖切,音爭(zhēng)。《廣韻》獸名。似豹,一角五尾。《山海經(jīng)》章峨之山有獸焉,狀如赤豹,五尾一角,音如擊石,其名如猙。《註》一曰似狐有翼。黃氏續(xù)騷經(jīng)曰:梟授翼於獰猙。
又《集韻》中莖切,音玎。猙獰,犬毛。
又《廣韻》《集韻》疾郢切,音靜。《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山海經(jīng)·如猙註》郭璞曰:本音靜。
- 猙的詞語(yǔ) 組詞
- 猙的成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