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禰
禰
〈名〉
(1) 奉祀死父的宗廟 [temple]。如:禰廟(父廟。或稱考廟);禰祖(父與祖的廟)
(2) 古代軍旅之事,常載神主而行,隨行神主稱彌 [god in the army]
侯氏裨冕,釋歷于禰。——《儀禮》
(3) 姓
康熙字典
禰【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5畫
《集韻》乃禮切,音。《揚雄·蜀都賦》宗厥祖禰。《字彙補》同禰。(禰)《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乃禮切《正韻》乃里切,
音瀰。《說文》親廟也。《增韻》父廟曰禰。《公羊傳·隱元年秋七月註》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疏》禰字示旁爾,言雖可入廟是神示,猶自最近於已,故曰禰。
又行主亦曰禰。《禮·文王世子》其在軍則守於公禰。《註》公禰,行主也,行以遷主言禰,在外親也。
又地名。《詩·邶風》飮餞于禰。
又姓。魏禰衡。○按公禰,註疏讀如字,不必依澔讀作祧,《字彙》乃據此入蕭韻,非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禰【卷一】【示部】
親廟也。從示爾聲。一本云古文也。泥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