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吠
〈動〉
(1) (會意。從犬,從口。本義:狗叫)
(2) 同本義 [bark]
吠,犬鳴也。——《說文》
邑犬君吠兮所怪也。——《楚辭·九章》
諺云:“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王符《潛夫論·賢難》
(3) 又如:吠聲(狗叫聲);吠日(很少見到太陽的狗,偶爾見到太陽出來就狂叫,喻少見多怪)
(4) 泛指動物鳴叫 [roar]。如:吠哈(哇鳴);吠嗥(野獸嚎叫)
(5) 惡言攻擊 [viciously attack]。如:吠堯(喻壞人攻擊好人)
康熙字典
吠【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扶廢切《集韻》《韻會》房廢切,音茷。《說文》犬吠鳴也。《廣韻》犬聲。《詩·召南》無使尨也吠。《戰國策》跖之狗吠堯。《楚辭·九章》邑犬羣吠兮,吠所怪也。
又吠狗,地名。《齊語》以燕爲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註》燕之二邑。《集韻》或作犻。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吠【卷二】【口部】
犬鳴也。從犬口。符廢切
說文解字注
(吠)犬鳴。從口犬。口犬者動口之犬也。字林作?。則爲形聲字。太玄曰。鴟鳩在林。?彼衆經。文注引戰國策作?。亦是形聲字。符廢切。十五部。
- 吠的詞語 組詞
- 吠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