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懟
懟
〈動〉
(1) (形聲。從心,對聲。本義:怨恨) 同本義 [hate]
懟,怨也。——《說文》
懟,恨也。——《廣雅·釋詁四》
以死誰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力盡則懟。——《谷梁傳·莊公三十一年》
以懟父母。——《孟子》
懟以手自搗。——《漢書·外戚傳》
(2) 又如:懟恨(怨恨);懟憾(怨恨);懟怨(怨恨);懟怒(怨怒);懟筆(出于怨恨的記載)
詞性變化
◎ 懟
懟
〈形〉
兇狠 [malevolent]。如:懟險(兇狠邪惡)
康熙字典
懟【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4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類切,音墜。《說文》怨也。從心對聲。或從言。
又《集韻》徒對切,音隊。本作憝,或作懟,義同。《詩·大雅》彊禦多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懟【卷十】【心部】
怨也。從心對聲。丈淚切
說文解字注
(懟)怨也。今與憝音義皆同。謂爲一字。許不尒者、敦聲古在十三部。從心。對聲。大淚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