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d/file/zi/zidian21772.png)
動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動(動)
⒈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與“靜”相對:變動。波動。浮動。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復運動。亦稱“振蕩”)。震動(a.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動動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靜,如“動動全國”)。
⒉ ?使開始發生:發動。
⒊ ?使用:動用。動武。動問(客套話,請問)。
⒋ ?使起作用或變化,使感情起變化:感動。動人心弦。娓娓動聽。動容。
⒌ ?吃(多用于否定式):這幾天不動葷腥。
⒍ ?非靜止的:動畫。
⒎ ?可變的:動產。
⒏ ?行為:舉動。動作。
⒐ ?常常:動輒得咎。
異體字
- 動
- 働
- ?
漢英互譯
act、move、stir、use
相關字詞
靜
造字法
形聲:左形右聲
English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 動的意思、基本解釋,動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動
動
〈動〉
(1) (形聲。從力,重聲。《說文》古文從“辵”。本義:行動;發作)
(2) 同本義 [act;break out;show effect]
動,作也。——《說文》
動而健。——《易·彖傳》。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動者也。——《易·系辭》。虞注:“發也,變動不居。”
將終歲勤動。——《孟子》。注:“作也。”
度義而后動。——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寨中人蜷伏不少動。——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如:按兵不動;動著(開始下棋);動止(行動和靜止;訓練調度);動煩(爆發戰亂);動轉(行動,活動)
(4) 搖動,震動,移動。與“靜”相對 [move;stir]
風移影動。——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秋風之動容兮。——《楚辭·抽思》
物莫之能動。——《呂氏春秋·論威》
夜間,大魚動。——《韓非子·內儲說上》
(5) 又如:動耽(動彈);動履(走動);動展(伸展;活動);動息(動靜;消息);動憚(動靜);動程(動身;起程);風吹草動;別動人家的東西;振動;活動;動起(方言。動不動);動移(移動);動步(邁步前行);動不得;不能動
(6) 動搖;震撼 [wave;shake;shock]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李白《夢游天姥呤留別》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風雨不動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7) 觸動感應;感動 [response;move;touch]
明則動。——《禮記·中庸》。注:“動,動人心也。”
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8) 又如:動性(動心);動心(遇事而心志動搖;感動人心)
(9) 萌動 [bud;germinate]
春氣動,鮮不疫矣。——清· 方苞《獄中雜記》
(10) 做;操作;勞作 [do;operate;work]
(11) 又如:動作(勞動;耕作);動乖(動不動就違反);動事(興辦事業;日常應用的器具)
(12) 使用 [use]。如:大動干戈;動支(動用支取);動使(動事。用具;器皿);動筷子;動文
(13) 改變 [change;alter]。如:動色(臉色改變);動意(改變意向);動一兩個字
(14) 〈方〉∶吃 [eat]。如:她向來不動魚蝦;動啖(吃東西)
詞性變化
◎ 動
動
〈副〉
動不動,常常
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資治通鑒》
康熙字典
動【子集下】【力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9畫
〔古文〕?《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
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又《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
又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
又《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
又《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動【卷十三】【力部】
作也。從力重聲。,古文動從辵。徒總切〖注〗?,古文。
說文解字注
(動)作也。作者、起也。從力。重聲。徒緫切。九部。
()古文動。從辵。
- 動的詞語 組詞
- 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