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d/file/zi/zidian2334.png)
語
部首讠部 總筆畫9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YGKG 五行木 統(tǒng)一碼8BED
筆順丶フ一丨フ一丨フ一
名稱點(diǎn)、橫折提、橫、豎、橫折、橫、豎、橫折、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語(語)
⒈ ?話:語言。漢語。英語。語錄。語匯。語重心長。
⒉ ?指“諺語”或“古語”:語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⒊ ?代替語言的動(dòng)作:手語。旗語。
⒋ ?說:細(xì)語。低語。
其他字義
語(語)
⒈ ?告訴:不以語人。
異體字
- 語
漢英互譯
Punjabi
造字法
形聲:從讠、吾聲
English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 語的意思、基本解釋,語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語
語
〈動(dòng)〉
(1) (形聲。從言,吾聲。本義:談?wù)摚蛔h論;辯論)
(2) 同本義 [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
語,論也。——《說文》
于時(shí)語語。——《詩·大雅·公劉》。傳:“論難曰語。”
旦日,卒中往往語。——《史記》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shí)也。——《莊子·秋水》
(3) 又如:語怪(談?wù)摴治?;語冰(談?wù)摫?;語議(言談議論)
(4) 交談,說話 [speak;say;talk]
語,言也。——《廣雅》
語使能也。——《禮記·文王世子》。注:“語,言也。”
(5) 又
既歌而語。
可與晤語。——《詩·陳風(fēng)·東門之池》
笑語卒獲。——《詩·小雅·楚茨》
爾將可與語大理矣。——《莊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史記·陳涉世家》
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xiāng)黨》
乃向西北奮頭,喃喃細(xì)語。——《北史》
(6) 又如:語澀(說話艱難,不流利);語薄言輕(語言輕薄;說話輕佻,不穩(wěn)重);語吐珠璣(說話、語言像珠璣般優(yōu)美);語不間歇;語冰(比喻人的識(shí)量受到時(shí)、地所拘束,見識(shí)不廣);語語(語其所當(dāng)語。即說所該說的話)
(7) 鳥獸蟲類鳴叫 [cry;chirp;roar]
君裙香暖金泥鳳,畫梁語燕驚殘夢。——前蜀· 牛嶠《菩薩蠻》
(8) 又如:語風(fēng)(在風(fēng)中鳴叫);語燕(會(huì)說話的燕子);語鳥(會(huì)說話的鳥);語關(guān)關(guān)(形容鳥兒鳴叫之聲)
詞性變化
◎ 語
語
〈名〉
(1) 說的話 [spoken language;word]
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漢書·李廣蘇建傳》
語曰:“唇亡則齒寒。”——《谷梁傳·僖公二年》
齊君之語偷。——《左傳·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語體詩(用口語寫的詩);語話(話語;言語);土語(土話);評(píng)語(評(píng)論的話)
(3) 特指諺語、古語或成語 [idiom;set phrase;proverb;saying]。如:語例(用語的慣例);口頭語;熟語;韻語;妙語;俚語;豪語
(4) 詞語 [word]
為人性僻躭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5) 又如:語驚四座;語泄(密語外泄);語義(也稱詞義。指詞語的意義);語妙天下(言語精妙,無人可及)
(6) 語言 [language]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齊語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語支(語言學(xué)。依譜系分類法分出的比語族小的語言系統(tǒng));語言文字(語言學(xué)與文字學(xué)的合稱);語簡意賅(語言簡練,意思完備);語學(xué)(研究言語、文字的性質(zhì)及用法的學(xué)問)
(8) 用以示意的動(dòng)作或信號(hào) [signal]。如:目語;手語;燈語
(9) 語法學(xué)科用來表示句子成人的術(shù)語 [term used in analysis of sentences]。如:主語;謂語;賓語、表語、狀語
(10) 另見
基本詞義
◎ 語
語
〈動(dòng)〉
(1) 告訴,使知道 [inform;tell]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
吾語女。——《論語·陽貨》
若引其許,若至,語人。——《三國志·方使傳》
夫語妻曰:“為王作劍,三年乃成…往必殺我。”——晉· 干寶《搜神記》
貧者語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語言(告訴);語其友;不[可]以語人
(3) 另見
康熙字典
語【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huì)》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wèi)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yīng)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jié)飮食。《詩·大雅》于時(shí)言言,于時(shí)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wèi)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
又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又《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jù)切《韻會(huì)》《正韻》魚據(jù)切,魚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又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又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爲(wèi)語兒侯。《孟康註》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語【卷三】【言部】
論也。從言吾聲。魚舉切
說文解字注
(語)論也。此卽毛鄭說也。語者、禦也。如毛說。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如鄭說。與人相荅問辯難謂之語。從言。吾聲。魚舉切。五部。
- 語的詞語 組詞
- 語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