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卜
(1) 蔔
(2) ——見“蘿卜”
(3) 另見
基本詞義
◎ 卜
〈動〉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龜甲燒過后出現的裂紋形。漢字部首之一,從“卜”的字多與占卜有關。本義:占卜)
(2) 古人用火灼龜甲,根據裂紋來預測吉兇,叫卜 [divine]
問龜曰卜。——《周禮·大卜》注
龜為卜,蓍為筮。——《禮記·曲禮》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詩·衛風·氓》
初,晉獻公欲 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左傳·僖公四年》
卜者知其指意。——《史記·陳涉世家》
(3) 又如:卜一課(算一卦。課:一種占卜);卜正(掌管卜筮的官);卜人(官名。《周禮》春官之屬,掌管占卜);卜師(官名。《周禮》春官之屬,位次于大卜,掌占卜龜痕之事)
(4) 選擇 [choose]
系舟蠻井路,卜宅楚村墟。—— 杜甫《秋野》
(5) 又如:卜郊(占卜選定日期以行郊祭);卜居(占卜選擇居住的地方);卜老(選擇住地養老);卜地(選擇福地)
(6) 賜予;給予 [bestow on;give]
卜爾百福,如幾如式。——《詩·小雅·楚茨》
(7) 推斷;預料 [predict]
仆自卜固無取。——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8) 又如:卜度(推測;臆斷);卜揆(測度謀劃)
詞性變化
◎ 卜
<象>
形容連續不斷的響聲。如:卜卜(啄木的聲音);卜通(象聲詞。常形容鈍響或心跳);卜楞(象聲詞。時常迭用,形容不緊不慢連續不斷的鈍響)
◎ 卜
〈名〉
(1) 卜官,卜卦之人 [diviner]
近乎卜祝之間。——司馬遷《報任安書》
(2) 元代戲曲中扮演老婦的角色 [old woman in opera]
卜兒哭上科。——關漢卿《竇娥冤》
(3) 姓
(4) 另見
康熙字典
卜【子集下】【卜部】 康熙筆畫:2畫,部外筆畫:0畫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博木切,音樸。《說文》灼剝龜也。象炙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縱橫也。《周禮·春官·大卜註》問龜曰卜。《禮·曲禮》龜爲卜,筴爲筮。《詩·大雅》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春秋·元命包》古司怪主卜。
又《爾雅·釋詁》卜,予也。《註》卜,賜予也。《疏》予卽與也。《詩·小雅》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又姓。《韻會》孔子弟子卜商。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卜【卷三】【卜部】
灼剝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從橫也。凡卜之屬皆從卜。,古文卜。博木切
說文解字注
(卜)灼剝龜也。火部灼、?也。刀部剝裂也。灼剝者。謂?而裂之。灼雙聲。剝?韻。象灸龜之形。直者象龜橫者象楚焞之灼龜。一曰象龜兆之縱衡也。字形之別說也博木切。三部。凡?之屬皆從?。
()古文?。
- 卜的詞語 組詞
- 卜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