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毖
〈形〉
(1) (形聲。從比,必聲。本義:謹慎)
(2) 同本義 [cautious]
毖,慎也。——《說文》
汝劼毖殷獻臣。——《書·酒誥》
予其懲而毖后患。——《詩·周頌·小毖》
(3) 又如:毖重(慎重);毖慎(慎重)
(4) 假借為“泌”。泉水涌流的樣子 [gushing from a spring]
毖比泉水。——《詩·邶風·泉水》
溫泉毖涌而自浪。——左思《魏都賦》
康熙字典
毖【辰集下】【比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兵媚切,音祕。《說文》愼也。《書·酒誥》汝劼毖殷獻臣。《正義曰》毖訓爲愼。《詩·周頌》予其懲而毖後患。
又勞也。《書·大誥》無毖于恤。《正義曰》言無勞于征伐之憂也。
又泉流貌。《詩·邶風》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毛傳》泉水始出,毖然流也。《左思·魏都賦》溫泉毖涌而自浪。《謝靈運·山居賦》汎濫異形,首毖終肥。《原註》汎濫、肥毖,皆是泉名。事見於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毖【卷八】【比部】
愼也。從比必聲。《周書》曰:“無毖于卹。”兵媚切文二重一
說文解字注
(毖)愼也。釋詁曰。毖、愼也。大雅。爲謀爲毖。傳曰。毖、愼也。從比。必聲。兵媚切。古音如必。十二部。周書曰。無毖于卹。大誥文。某氏傳云。無勞於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