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漰
〈名〉
(1) 水激聲 [(waves) clapping]。如:漰沛(水流聲);漰泙(大水奔騰沖激的聲音);漰渤(水浪聲);漰漰(大水相擊聲);漰渤(波濤相擊聲);漰澌(水流聲);漰濞(波濤相激聲)
(2) 堰壩 [dam]
漰口江如練,蠶崖雪似銀。——唐· 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3) 一說為地名,在四川彭川
(4) 山澗之水 [mountain stream]
山上有水曰涀,山下有水曰淀,山澗有水曰漰。——宋· 韓拙《山水純全集》
詞性變化
◎ 漰
〈動〉
澆水 [pour liquid on;sprinkle water on]。如:漰死(澆滅)
康熙字典
漰【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普朋切《集韻》披朋切,音堋。漰渤,水擊聲。《郭璞·江賦》鼓?窟以漰渤。
又漰口,地名,在彭川。《杜甫詩》漰口江如練。
又與堋同。《寰宇記》漰作堋。蜀人謂堰爲堋。
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