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映
暎
〈動〉
(1) (形聲。從日,央聲。本義:照)
(2) 同本義 [shine]
映,明也。——《說文新附》
日陰曰映。——《通俗文》
冠蓋相映。——《后漢書·張衡傳》
映日荷花別樣紅。——宋·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映日不可逼視。——《廣東軍務記》
(3) 又如:映耀(輝映;照耀);映日(映照著日光);輝映(照耀,映射)
(4) 反映,因光線照射而顯出 [reflect]
狹石分花徑,長橋映水門。——北周· 庾信《詠畫屏風》
(5) 又如:垂楊柳倒映在水里;放映(利用強光裝置把圖片或影片上的形象照射在幕上或墻上);映入眼簾
(6) 映襯 [set off]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7) 又如:映協(互相映襯和協);映媚(互相映襯而成一種美的景致)
(8) 遮;隱藏 [shade]
疏條交映。——吳均《與朱元思書》
(9) 又如:映掩(掩映);映身(隱身);映蔽(遮蔽)
詞性變化
◎ 映
〈名〉
(1) 陽光 [sunshine]
山崗有余映,巖阿增重陰。——王粲《七哀》
(2) 未時。午后一到 三時 [afternoon]
梁元帝《纂要》云:“日在午曰亭,在未曰映。”—— 明· 楊慎《丹鉛續(xù)錄》
康熙字典
映【辰集上】【日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於敬切《集韻》《韻會》於慶切《正韻》於命切,英去聲。《說文》明也,隱也。《梁元帝·纂要》日在午曰亭,在未曰映。《潘岳·射雉賦》畏映日之儻朗。
又《王羲之·蘭亭詩序》映帶左右。
又《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坱。《玉篇》映?,不明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映【卷七】【日部】
明也。隱也。從日央聲。於敬切
- 映的詞語 組詞
- 映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