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鍚
〈名〉
(1) 馬額上的金屬飾物。馬走動時發出聲響 [the ornaments on horse's forehead]
鍚、鸞、和、鈴,昭其聲也。——《左傳·桓公二年》。杜預注:“鍚在馬額…動皆有鳴聲。”
(2) 又如:鍚面(馬頭上的鏤金飾物。也叫“當盧”)
康熙字典
鍚【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與鐊同。《詩·大雅》鉤膺鏤鍚。《箋》睂上曰鍚,刻金飾之,今當盧也。《左傳·桓二年》鍚鸞和鈴,昭其聲也。《註》鍚,在馬額,有鳴聲。
又邑名。《左傳·哀十二年》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六邑名。
又《廣韻》兵名。盾背飾以金爲之。《禮·郊特牲》朱干設鍚,諸侯之僭禮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鐊【卷十四】【金部】
馬頭飾也。從金陽聲。《詩》曰:“鉤膺鏤鐊。”一曰鍱,車輪。與章切〖注〗臣鉉等曰:今經典作鍚。
說文解字注
(鐊)馬頭飾也。韓奕傳曰。鏤鍚、有金鏤其鍚也。箋云。睂上曰鍚。刻金飾之。今當盧也。按人睂目閒廣揚曰揚。故馬睂上飾曰鍚。盧卽顱字。從金。陽聲。與章切。十部。今經典作鍚。詩曰。鉤膺鏤鐊。一曰鍱車輪鐵也。鍱車輪、謂以鐵鍱附車輪箸地?帀處也。其鍱謂之鍚。
- 鍚的詞語
- 鍚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