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撙
〈動〉
(1) 抑制;挫折 [restrain;control]
不卹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薦撙。——《荀子》
(2) 又如:撙絀(撙詘。節制;謙遜);撙節(抑制;節制);撙銜(控制馬勒,讓馬馴服);撙御(撙銜)
(3) 節省 [save]
節飲食,撙衣服,則財用足。——《管子·五輔》
(4) 又如:撙用(節約用度);撙度(節約用度);撙制(節制,減省);撙約(節儉)
康熙字典
撙【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茲損切《集韻》《韻會》《正韻》祖本切,尊上聲。《廣韻》挫趨也。《增韻》裁抑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註》撙,猶趨也。《疏》節法度也,言恆趨於法度也。《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註》撙,挫也,猶頓銜勒也。
又撙撙,聚貌。《揚雄·甘泉賦》齊總總以撙撙,其相膠葛兮。或作繜。通作僔。
又作。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卷四】【刀部】
減也。從刀尊聲。茲損切
說文解字注
()減也。
撙古今字。葢?變也。曲禮。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注。撙猶趨也。按趨同趣、疾也。當音促。非趨走之趨。戰國策。伏軾撙銜。集韻曰。撙、挫也。從刀。尊聲。茲損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