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懈
〈形〉
(1) (形聲。從心,解聲。本義:松懈)
(2) 同本義 [slack and lazy;sluggish]
懈,怠也。——《說文》
夙夜匪懈。——《孝經(jīng)》
為民興利除害而不懈。——《淮南子》
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諸葛亮《出師表》
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唐·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懈懈(怠惰;懶散);懈厥操觚(怠慢從事);懈忒(懈怠失誤);懈沮(懈怠沮喪);懈意(懈怠之心)
(4) 疲困;松散 [tired;loose]。如:懈倦(松懈倦怠;松軟疲困)
康熙字典
懈【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
〔古文〕《唐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音薢。《說文》怠也。從心解聲。
又或作解。《詩·大雅》夙夜匪解。
又《正韻》居拜切。義同。
又葉古縊切,音記。《揚雄·元后誄》穆穆明明,昭事上帝。弘漢祖考,夙夜匪懈。俗讀匣母,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懈【卷十】【心部】
怠也。從心解聲。古隘切
說文解字注
(懈)怠也。古多叚解爲(wèi)之。從心。解聲。古隘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