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瘃
〈名〉
(1) 凍瘡 [chiblain]
將軍士寒,手足皸瘃。——《漢書》
窮臘一尺雪,跨春氣逾嚴,童仆苦病瘃,庭戶無與杴。——宋· 梅堯臣《對殘雪懷歐陽永叔》
(2) 瘃墜(瘃墮)
(3) 凍而凝結 [freeze;be frozen]
迨至蒙古入 杭,群驅北徒,瘃足墮指,啼饑僦食于原野。—— 王夫之《宋論》
(4) 又如:瘃脯(臘肉);瘃魚(魚類臘制品);瘃臘(魚肉類臘制品)
康熙字典
瘃【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陟玉切《集韻》《韻會》珠玉切,音劚。《說文》中寒腫覈。《玉篇》手足中寒瘡也。《正韻》寒瘍。《前漢·趙充國傳》手足皸瘃。《註》文穎曰:瘃,寒創也。《又》霜雪疾疫,瘃墯之患。《註》謂因寒瘃而墮指。《正字通》今俗呼足跟凍瘡曰竈瘃。《玉篇》或作。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瘃【卷七】【疒部】
中寒腫覈。從疒豖聲。陟玉切
說文解字注
(瘃)中寒腫覈。趙充國傳。手足皸瘃。文穎曰。?、寒創也。按腫覈者、腫而肉中鞕如果中有覈也。覈核古今字。從。豖聲。陟玉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