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d/file/zi/zidian7141.png)
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討(討)
⒈ ?查究,處治:檢討。
⒉ ?征伐,發(fā)動攻擊:討伐。聲討(宣布罪行而加以抨擊)。
⒊ ?研究,推求:研討。探討。
⒋ ?索取:討還(
)。⒌ ?求,請求:討教(
)。討?zhàn)垺?/p>⒍ ?惹:討厭。討人喜歡。
⒎ ?娶:討老婆。
異體字
- 討
- ?
漢英互譯
mooch
造字法
會意:從讠、從寸
English
to discuss; ask for, beg; demand; dun; marry
※ 討的意思、基本解釋,討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討
討
〈動〉
(1) (會意。從言,從寸。言,言論。寸,法度。用言論和法度進行處治。本義:聲討)
(2) 同本義 [denounce;condemn]
討,治也。——《說文》
討,誅也。——《玉篇》
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左傳·宣公十二年》
楚人討 陳叛。——《左傳·襄公五年》
(3) 討伐;誅戮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kill]
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左傳·隱公九年》
托臣以討賊。——諸葛亮《出師表》
討賊督師。——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征討(出兵討伐);討掩(討伐掩捕。掩捕,乘人不備而捕捉);討貳(征討叛逆不忠的諸侯);討賊(征討叛逆或盜賊);討亂(征伐亂事);討蕩(征討掃蕩)
(5) 探究 [make a thorough inquiry;probe into]
世叔討論之。——《論語》
(6) 又如:討實(摸清;落實);討究(探討研究事物的道理);討索(研討探索)
(7) 索取 [ask for]
何辱討焉。——《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8) 又如:討針線(討零花錢;靠人過日子;受人節(jié)制);討彩頭(以祝賀主人吉利的名義索取財物);討春(尋春,探春;舊時稱卜卦算命)
(9) 乞求 [beg for]。如:討分上(討人情;講情面);討火(借火);乞討(向人要錢要飯等)
(10) 得到利益或利潤 [get]。如:討彩(博得喝采);討乖(博取乖順的好感);討野火(占別人便宜)
(11) 誅殺 [kill]
討,誅也。——《玉篇》
是兒小秦武陽二歲,而討殺二豪。—— 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12) 娶 [marry a woman]。如:討親(娶親);討老婆
(13) 招致 [incur]。如:討口牙(惹口舌);討氣(惹禍;令人厭煩);討人憐;討人厭;討厭
康熙字典
討【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他皓切《集韻》《韻會》《正韻》土皓切,叨上聲。《說文》治也。從言從寸。《徐曰》寸,法也。奉辭伐罪,故從言。會意。《書·臯陶謨》天討有罪。《疏》討治有罪,使之絕惡。《左傳·宣十二年》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註》討,治也。
又《廣韻》誅也。《類篇》殺也。《正韻》訶也。
又除也。《公羊傳·隱四年》其稱人何,討賊之辭也。《註》討者,除也。
又《玉篇》去也。《禮·禮器》君子之于禮也,有順而討也。《疏》順序而稍去之也。
又《類篇》求也。《韻》探也。《正韻》尋也。《論語》世叔討論之。《註》討,尋究也。《後漢·王充傳》討摘物情。《三國志·袁紹與公孫瓚書》尋討禍源。
又雜也。《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討,雜也。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官名。《舊唐書·職官志》貞元末,置招討使。《金史·百官志》招討司使招懷降附,征討攜離。
又葉他口切,偸上聲。《焦氏·易林》三絲綰弩,無益于輔。城弱不守,郭君受討。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討【卷三】【言部】
治也。從言從寸。他皓切
說文解字注
(討)治也。發(fā)其紛糾而治之曰討。秦風傳曰。蒙討羽也。箋云。蒙尨也。討、襍也。畫襍羽之文於伐。故曰尨伐據鄭所言。則討者、亂也。治討曰討。猶治亂曰亂也。論語。世叔討論之。馬曰。討、治也。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醜或作討。凡言討論、探討。皆謂理其不齊者而齊之也。從言寸。寸、法也。或曰。從肘省聲。他晧切。古音在三部。
- 討的詞語 組詞
- 討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