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
部首韋部 總筆畫(huà)14畫(huà)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行火 統(tǒng)一碼97EC
筆順一一フ丨ノ丶丶ノノ丨一フ一一
名稱橫、橫、橫折鉤、豎、撇、點(diǎn)、點(diǎn)、撇、撇、豎、橫、橫折、橫、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韜(韜)
⒈ ?弓或劍的套子。
⒉ ?隱藏,隱蔽:韜光養(yǎng)晦(隱藏才能,收斂鋒芒,不使外露。亦作“韜晦”)。
⒊ ?用兵的謀略:韜鈐。韜略。
異體字
- 韜
- 轁
- 弢
- 鞱
造字法
形聲:從韋、舀聲
English
sheath, scabbard, bow case
※ 韜的意思、基本解釋,韜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韜
韜、鞱
〈名〉
(1) (形聲。從韋,舀(
)聲。韋,熟皮。本義:劍套)(2) 同本義 [scabbard]
韜,劍衣也。——《說(shuō)文》
(3) 裝弓的袋子 [bow case]
韜,弓衣也。——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
(4) 用兵的計(jì)謀 [military strategy]
不勞孫子法,自得 太公韜。—— 李德裕《 李文饒集》
(5) 又如:韜鈐(用兵的謀略);韜略(指軍事上的謀略)
詞性變化
◎ 韜
韜
〈動(dòng)〉
(1) 掩藏 [conceal;hide;cover up]
韜舌辱壯志,叫閽無(wú)助聲。——杜牧《感懷詩(shī)一首》
(2) 又如:韜光晦跡,韜光諱彩(收斂鋒芒;隱藏蹤跡);韜日(日光隱藏);韜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韜光(收斂光彩,比喻人懷才不露);韜沉(隱逸);韜含(諳記,熟諸);韜表(彌封書(shū)表);韜面(遮面)
(3) 納弓于弓袋 [put bow into case]
韜,弓藏也。——《廣雅·釋器》
(4) 如:韜弓(納弓入弓套)
(5) 包容 [contain]
有韜世之量。——潘岳《寡婦賦》
(6) 又如:韜世(度量大);韜合(包容切合);韜涵(包含)
(7) 寬;緩 [relax]
[梁元帝] 常言:“我韜于文士,愧于武夫。”——《資治通鑒》
康熙字典
韜【戌集中】【韋部】 康熙筆畫(huà):19畫(huà),部外筆畫(huà):10畫(huà)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他刀切,音叨。《說(shuō)文》弓衣也。從韋舀聲。《玉篇》劒衣也。《廣韻》藏也。《詩(shī)·小雅·彤弓傳》櫜韜也。
又《周頌·時(shí)邁疏》櫜者,弓衣。一名韜弓,故納弓於衣謂之韜弓。
又《玉篇》義也。
又《玉篇》韜杠也。《儀禮·鄕射禮》杠長(zhǎng)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註》以帛巾冒杠上加雁頸也。
又《玉篇》寬也。
又《韻會(huì)》與弢同。《前漢·藝文志》《六弢》。《註》師古曰:卽今之《六韜》也。弢與韜同。
又《集韻》叨號(hào)切,音套。臂衣也。《集韻》或作鞱。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韜【卷五】【韋部】
劒衣也。從韋舀聲。土刀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韜)劒衣也。少儀曰。劒?jiǎng)t啟櫝葢襲之。加夫襓與劒焉。注曰。夫襓、劒衣也。夫或爲(wèi)煩、皆發(fā)聲。按許書(shū)無(wú)襓字。襓與韜音相近。襓卽韜也。曹憲廣雅。衭襓?、劒衣也。?音陳律反。按熊氏安生義疏引廣雅。夫襓木劒衣也。木葢本作術(shù)。熊認(rèn)爲(wèi)艸木字。夫術(shù)、曹本乃作衭?。知今本廣雅多增益偏旁而不古矣。引伸爲(wèi)凡包藏之偁。從韋。以韋爲(wèi)之也。熊云木劒衣。非是。櫝旣木爲(wèi)之矣。舀聲。土刀切。古音在三部。
- 韜的詞語(yǔ) 組詞
- 韜的成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