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d/file/zi/zidian7891.png)
四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四
⒈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中國畫中對梅、蘭、竹、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
⒉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中的低音“6”。
異體字
- 亖
- 肆
漢英互譯
four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four
※ 四的意思、基本解釋,四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四
[數]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氣之形。本義:數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義 [four]
四,陰數也。四分之。——《說文》
陰數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亞之。——《儀禮·覲禮》。注:“謂乘馬也。”
光被四表。——《書·堯典》
閏月定四時成歲。
良馬四之——《詩·鄘風·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大風歌》
(2) 又如:四垂(四邊);四梢(城鎮四方邊緣地方);四隅頭(四方街口,四處);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四不拗六(少數拗不過多數);四趁(相稱,各處都合適);四門(四方之門);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喪服有恩、理、節、權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極偏遠的地方);四坐(在座的眾人);四合(四方圍聚);四八(指四時八節);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風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風(初生嬰兒疾病。即臍風);四失(學習上的四種過失);四印(舊指四種修養心身之道);四行(四種德行:仁、義、禮、智或孝、忠、信、悌,內容隨文而異);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豬、羊等的頭、蹄、肝、肺)。也指序數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書·洪范》
詞性變化
◎ 四
〈名〉
(1) [樂]∶工尺譜中音名之一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工尺譜), corresponding to 6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中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做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
大呂、大簇用四字。——《宋史·樂志十七》
(2) 古代一車四馬稱“駟” [four-horse carriage]
人臣處國無私朝,居軍無私交…是故不得四從;不載奇兵——《韓非子》
一言而非,四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馬不能及。——《說苑·談叢》
康熙字典
四【丑集上】【囗部】 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2畫
〔古文〕《唐韻》《集韻》
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四【卷十四】【四部】
陰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從四。
,古文四。亖,籒文四。息利切文一重二
說文解字注
(四)侌數也。自一篇列一部、三部。十三篇列二部。二篇列八部。三篇列十部。數未備也。故於此類列之。象四分之形。謂囗像四方。八像分也。息利切。十五部。凡四之屬皆從四。
()古文四如此。小篆略改之。
(亖)籒文四。此筭法之二二如四也。二字?畫均長、則亖字亦四畫均長。今人作篆多誤。覲禮四享。鄭注曰。四當爲三。書作三四字或皆積畫。字相似。由此誤。聘禮注云。朝貢禮純四只。鄭志。荅趙商問四當爲三。周禮內宰職注。天子巡守禮制幣丈八尺純四。鄭志。荅趙商問亦云四當爲三。左傳。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劉炫謂四當爲三。皆由古字積畫之故。按說文之例。先籒文。次古文。此恐轉寫誤倒。
- 四的詞語 組詞
- 四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