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釤
釤
〈名〉
(1) 稀土族的一種淡灰色發亮的金屬元素,尤其和鈰、釔以及釹相結合存在于稀土礦物中,在紅棕色化合物中是兩價的,在淡黃色化合物中是三價的 [samarium]——元素符號Sm
(2) 另見
基本詞義
◎ 釤
釤、銏
〈名〉
釤鐮,一種把兒很長的大鐮刀,又叫“釤刀” [scythe]
推黃鋮以適釤鐮之持。——《抱樸子》
詞性變化
◎ 釤
釤
〈動〉
割,砍 [cut with a sickle;mow]。如:釤禾;釤竿
◎ 釤
釤
〈形〉
(1) 通“銛”(
)。銛利 [sharp]我初至此未三十,頭腦釤利筋骨輕。——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
(2) 另見
康熙字典
釤【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3畫
《廣韻》《集韻》《韻會》所鑒切,音?。《玉篇》大鎌也。《韻會》鏟屬。《抱樸子·逸民卷》推黃鉞以適釤鎌之持。《韓愈·李大夫墓誌》鎛釤鉏斸。《註》釤,大鏟。斸,大鋤。
又《集韻》思廉切,音銛。刀名。
又《集韻》師咸切《韻會》師銜切,音攕。人名。晉有沙樓國帥釤加。
又姓。《晉書·東夷傳》釤加。
又明有玉田人釤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