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搔
〈動〉
(1) (形聲。從手,蚤聲。本義:用指甲輕刮)
(2) 同本義 [scratch]
搔,括也。——《說文》
而敬仰搔之。——《禮記·內(nèi)則》。注:“摩也。”
足可搔而絕。——《漢書·枚乘傳》。集注:“謂抓也。”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3) 又如:搔背(以指甲搔脊背);搔掐(以指甲抓刮);搔捫(爬搔撫摸);搔摸(呵癢);搔首(爬搔頭部);搔耙(以指爪或他物抓刮爬梳)
(4) 通“騷”。騷擾;騷亂 [annoy]
殘賊天下,萬民搔動。——《淮南子·兵略訓(xùn)》
吳起長兵攻取, 楚人搔動,相與泣 悼王。——《鹽鐵論·非鞅》
所在搔擾,更為煩苛。——《三國志·陸凱傳》
(5) 又如:搔動(騷動;擾亂);搔擾(動亂不安,擾亂);搔搔(憂慮的樣子)
康熙字典
搔【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曹切,音騷。《說文》刮也。《增韻》手爬也。《詩·邶風(fēng)》搔首踟躕。《禮·內(nèi)則》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註》抑按搔摩也。《前漢·枚乗傳》十圍之木,始生如蘗,足可搔而絕。《註》搔,謂抓也。
又與騷通。《吳志·陸凱傳》所在搔擾,更爲(wèi)煩苛。《集韻》或作。
又側(cè)絞切,音爪。手足甲也。與蚤同。《儀禮·士虞禮》沐浴櫛搔翦。通作爪。
又先到切,音譟。與同。攫搏也。互見前八畫增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搔【卷十二】【手部】
括也。從手蚤聲。穌遭切
說文解字注
(搔)也。
各本作
。今正。
者、絜也。非其義。
者、掊杷也。掊杷、正搔之訓(xùn)也。內(nèi)則。疾痛苛養(yǎng)。敬抑搔之。注曰。抑、按。搔、摩也。摩馬曰騷。其聲同也。又
部疥、搔瘍也。瘍之需手搔者、謂之搔瘍。俗作瘙瘍。釋文、正義巳如此。從手。蚤聲。穌遭切。古音在三部。
- 搔的詞語 組詞
- 搔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