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課上,梁老師對我們說:“現在,學校正在開展“講文明,講品德,見行動”的主題活動,同學們應該怎樣做呢?”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為綠化家鄉出份力”,有的說“為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做一些事情”,有的說“到中山公園打掃衛生”……我想:我應該為有困難的人,特別是弱勢群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給他們奉獻愛心,給他們帶去快樂。這樣做了,就是講文明、講品德的好孩子。
心動不如行動。星期三下午放學回家時,我習慣性地朝曾爺爺家望去。說起這個曾爺爺,沒兒沒女,雙目失明,又得了比較嚴重的心臟病及高血壓,縣委、縣政府及家鄉人民都很關心他。忽然,我聽到了斷斷續續的呻吟聲。我想:曾爺爺可能生病了,我得看個究竟。于是,我敲了敲門,又大聲呼喊著曾爺爺,可就是沒有回音。情況不妙,于是我猛地推開門,在曾爺爺的房子里東找找,西望望,終于在廚房里的墻角下發現了曾爺爺。曾爺爺聽到響聲,痛苦地說:“快幫幫我,快幫幫我!”他指了指桌上的藥瓶,用力地說:“快拿藥給我吃!快拿藥給我吃!”我忙問:“您哪里不舒服?”曾爺爺指了指胸口,我知道曾爺爺的心臟病又發作了,馬上倒了一杯水給曾爺爺,并遞上藥丸。曾爺爺吃了藥以后,漸漸地變得舒服了。
他用那雙顫抖的手握著我說:“謝謝你,謝謝你一直都很關心我。”我紅著臉說:“爺爺,這是我應該做的。作為新世紀的一名小學生,我應該講文明,講品德,爭做好孩子。”曾爺爺激動得哭了,我緊緊地抱住他。接著,我幫助曾爺爺做飯、炒菜,還幫助他整理了房間。當曾爺爺吃飯時,已夜幕降臨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曾爺爺。講文明、講品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一個人心靈美的外在表現,更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基礎。讓我們點亮文明美德這盞燈,多為他人著想,講品德,見行動,爭當“四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