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感恩,真愛永恒感恩之心,人皆有之?
自古以來,感恩雖然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之一,但是,我們有幾個人做到呢?古人都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身為21世紀的中學生,難道不應該心存感恩嗎?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就應該是父母對我們子女的最無私的愛了,而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記得在幾周前,我在《關心下一代周報》上看到了一個報道,這個報道的題目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它講述了一個年僅12歲的男孩——邵帥為他母親捐獻骨髓。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邵帥的母親邵丹患了急性骨髓白血病。當邵帥得知后,他心急如焚,立刻趕到北京,去看望患有重病的媽媽,并做了骨髓配型,幸運的是小邵帥和媽媽配型面功。小邵帥的媽媽經過恢復,現在的身體已日漸康復。
而小邵帥也早已出院,身體恢復復好。通過這一則故事,我們可以從邵帥身上看到他的孝心,他的孝心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而他的感恩之心更值得我們借早知今日鑒與學習的。在我們與父母的平時的相處中,我們經常會和父母拌嘴,一意孤行,總是覺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已,總覺得自已做是正確的。當父母經常和忠言來勸告我們,我們老媽子把父母的金玉良言拋之腦后,覺得父母熱很啰嗦,經常會反駁他們,會與他們爭吵。我們連對父母的這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還拿什么去報答別人對你的恩情呢?
可我們平時還總是把感恩放在嘴邊,這不就是“天方夜譚”嗎?
所以說,我們要想學會感恩,就必平時應孝順他們,幫忙做家務,多理解他們,借此來報答他們,感謝他們對我們的哺育之恩。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百善孝為先。如果想盡孝,最好的辦法就是取得好成績。好成績就是父母的“安眠藥”、“止痛膏”會讓父母喜笑顏開。古代就有一個名叫黃香的人,他用自己的體溫為父母溫被。他的孝心很值得我們學習,他對父親的愛更能深深地打動我們。父母為我們奉獻了青春,獻出了他們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當他們頭上的白發一根根多起來的時候,我們卻視苦無睹。我們應該知道,那一根根有鬃發就代表了父母對我們的付出是多么地多呀!所以,我們更應該以感恩之心來報答父母。烏鴉有反哺之恩,更何況我們呢?
父母對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可他們卻從來沒有想過讓我們回報。我們這些子女可不能像父母這樣想,我們應心懷感恩,經常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少一點辛苦,我們在學校應遵守校規,在社會應遵守法規,在家應聽從父母的話,讓父母少一點操勞。同學們,懂得感恩,真愛永恒,我們應該心存感恩,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雖然我們現在不能為父母做一些大事情,但我們可以做一些小事情,我們可以為父母分憂,經常與他們談心,這樣不僅可以讓父母少一點憂愁,也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我們也應該經常去報答別人的恩情。只有這樣,世間才會充滿真愛,真愛才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