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人 > 先秦詩人 > 卜商

      卜商簡介

      卜商 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稱“卜子”或“卜子夏”。漢族,中國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一說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現在,山東省巨野縣有其嫡系后裔。宋人疑之,《詩》、《春秋》等書,均是由他所授。在孔門弟子中,子夏并不象顏回、曾參輩那樣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獨創性因而頗具有異端傾向的思想家。他關注的問題已不是“克己復禮”(復興周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因此,子夏發展出一套偏離儒家正統政治觀點的政治及歷史理論。 ...〔? 卜商的詩文(0篇)

      人物生平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稱“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晉國溫人(今河南溫縣)(另有魏人、衛人二說,近人錢穆考定,溫為魏所滅,衛為魏之誤,故生二說),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是孔子后期學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被孔子許為其“文學”科的高才生。

        子夏為學時,因常有獨到見解而得到孔子的贊許,如其問《詩經》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一句,孔子答以“繪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禮后乎”(即禮樂產生在仁義之后)的結論,孔子贊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論語·八佾》)
      但孔子認為子夏在遵循仁和禮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誡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
      子夏才氣過人,《論語》中保留了他的許多著名的格言,如: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學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等等。

        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國西河(濟水、黃河間)講學,如:

        “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于子夏之倫” (《史記·儒林列傳》)。

         還做過崇尚儒學的魏文侯的老師。

        近人有以為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韓非子稱“儒分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為將之視為法家(見郭沫若《十批判書》子夏像)。

        子夏晚年,因喪子而哭之失明,離群索居。

        唐玄宗時,被追封為“魏侯”,宋代時又加封為“河東公”。

      評價

        活了一百多歲的卜商先哲,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在傳播儒家學說上,獨立形成子夏氏一派,成為孔門弟子中有深遠影響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博學篤志,傳授五經,后世治五經的學者,大都認為他們的學說托之于卜商的傳授;他不但學識淵博,整理和傳播古代文獻有著杰出的貢獻,他更重視躬行實踐,講究道德修養,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后人留下良好的形象;他晚年西河講學,離群索居,繼承孔子的未竟事業,活到老,學到老。

        《史記·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肯定其文學能力。
      子夏的生活較為清寒。《說苑·雜言》稱他為人“甚短于財”;《荀子·大略》則說“子夏家貧,衣若懸鶉”。但這也造就了他的孤獨傲慢和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征,他說:“君子漸于饑寒,而志不僻;銙于五兵,而辭不懾;臨大事,不忘昔席之言。”
      別人勸他出仕以改變處境,他表示不愿去爭蠅頭小利,以免“爭利如蚤甲而喪其掌”,子夏表示:“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

        孔門弟子的不同特征,連齊國的晏嬰都有耳聞,《晏子春秋·內篇問上》記晏嬰曰:“臣聞仲尼居處情倦,廉隅不正,則季次、原憲侍;氣郁而疾,意志不通,則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則顏回、騫、雍侍。”與顏回等人在一起可以積德行善,而與子路、子夏在一起,則可以免于“氣郁而疾,意志不通”。在這里子夏為人爽直,無所畏懼的特征被突出地體現出來。

        子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交友時有一定的選擇,所以孔子預言自己去世后子夏會更進步。《說苑·雜言》記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賜也日損。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還說(悅)不如己者。”子夏與子貢(端木賜)不同,子夏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這正是自己不斷進步的前提。《說苑》這里的說法應當是可信的,《論語》中的一段記載正可以作為佐證。

        《子張》記曰: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拒人也?”

        《論衡·知實》引《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張,得圣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騫、顏淵,具體而微。”然后評論說:“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頗有而不具,或備有而不明,然皆稱圣人,圣人可勉成也。”子夏有圣人一體而不具,與顏淵等人還有一些區別。《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記有子貢對子夏的評論:“學以深,厲以斷,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銀手如斷,是卜商之行也。”這基本概括了子夏的為人性格特征。

        子夏曾經收徒授學,所收門徒可能為數不少。《后漢書》卷四十四《徐防傳》注引《史記》曰:“孔子沒,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為魏文侯師。”《論語·子張》中記有“子夏之門人”與子張的對話,《墨子·耕柱》也有關于“子夏之徒”的記載。子夏在魏時所收弟子可能為數不少,《世本》之《秦本·姓氏篇》稱“魏有子伯先,子夏門人,居西河”;《史記·儒林列傳》則記曰:“自孔子卒后……子路居衛,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于齊。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于子夏之倫,為王者師。是時,獨魏文侯好學。”這里是說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釐都跟從子夏等人學習。《呂氏春秋·尊師》則具體指出了“段干木學于子夏”。有學者誤解《史記·儒林列傳》的記載,稱田子方、吳起、禽猾釐皆為子夏弟子,不妥。

        子夏的晚年是孤獨的,他因喪子而雙目失明,《禮記·檀弓上》等說他過著“離群而索居”的生活。

        漢代以來,學者大多認為,儒家的經學最初主要是從子夏一系傳授下來的,如東漢徐防說過:“《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自子夏。” (《后漢書·徐防傳》)這里就認為,“六經”中的大部分是來自子夏的傳授。南宋的洪邁,在其《容齋隨筆》中敘述得更為具體,其云:“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諸經獨有書。雖傳記雜言未可盡信,然要為與他人不同矣。于《易》則有《傳》。于《詩》則有《序》。而《毛詩》之學,一云:子夏授高行子,四傳而至小毛公,一云:子夏傳曾申,五傳而至大毛公。于《禮》則有《儀禮·喪服》一篇,馬融、王肅諸儒多為之訓說。于《春秋》所云‘不能贊一辭’,蓋亦嘗從事于斯矣。公羊高實受之于子夏。轂梁赤者,《風俗通》亦云子夏門人。于《論語》,則鄭康成以為仲弓。子夏所撰定也。”洪邁之說雖未必每事皆實,但學者一般以為亦非無稽之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一区 |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播放|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区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色欲AV蜜臀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 无码日本电影一区二区网站|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 人妻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A片带套| 亚洲一本一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