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嗣環簡介
![林嗣環](/d/file/p/a3dd641b249264443be2227268f31332.jpg)
軼事典故
“站起來!”隨著塾師不怒自威的喊聲,從窗外慢慢探出一個六歲光景孩子的腦袋。他身上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手中拿著放牛的鞭子。
塾師和學子們紛紛走出私塾?!澳憬惺裁疵郑俊臂訋煾┫律碜雨P切地問。“我叫林嗣環,家住赤嶺后畬?!焙⒆佑帽拮又噶酥覆贿h處的村落,又不問自答地作介紹:“父林之粟,兄嗣禎。我很喜歡聽先生講課,已來偷聽半年有余了!”“那你就來讀書吧!”“我家窮,供不起我讀書!”塾師頷首捋須良久,忽靈機一動:“嗣環,請你進學堂坐一會兒好嗎?”
塾師安排嗣環和眾學子坐好,攤開紙筆,宣布考試開始。結果讓塾師始料莫及、心花怒放,林嗣環這個從未上過學堂的放牛娃,妙語連珠、辭清意暢的作文,令那班鄉紳富賈的紈绔子弟,瞠目結舌,難望項背。
塾師磨破嘴皮磨穿鞋底,用免收束修、資助筆墨、接濟家用等條件,博得林之粟的首肯,讓嗣環進私塾跟班旁讀。
嗣環邊幫父親勞作,邊努力攻讀。公元1615年,嗣環7歲那年,大學士黃景坊不信他能“勵志自研”、“日記萬言”,特地對他進行面試,也被他的聰慧天資所折服,便破例收他為“伴讀”。嗣環自此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學業更是突飛猛進。
第一次參加鄉試,主考官認定字字珠璣之文,絕不可能出自乳臭未干的窮孩子之手,武斷地判定為“抄襲”。
落榜蒙冤的嗣環受盡白眼。有天早上,他像往常那樣到黃井打水,可鄰居們已暗相串通,故意于前夜將水桶全收進屋內。打不到水的嗣環默立井旁,對天發誓:“士可辱,志不可奪!我定愈加發奮……”忽然,井底訇然有聲,井水漫上井盤。至今,嗣環故居門前這眼黃井的水位,仍遠高于旁側的池塘水面,成為福建安溪縣赤嶺后畬一大景觀。
子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嗣環落第不落志,“黃井祝天”后的日子,更付諸“虎崆耕讀”。公元1642年,34歲的林嗣環中舉人。繼之又蟾宮折桂,順利通過會試,高中進士。嗣環的軼事,在其故鄉代代相傳。
評價
林嗣環不僅是一位博學善文的著名文學家,還是一位剛正不阿、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在封建官場一片污濁腐敗的境況下,他潔身自愛,實在很有幾分煢煢孑立的悲劇意味。當時藩王府曾派兩個人到林嗣環處言事,那兩人騎馬直上公堂。林嗣環把他們拉下馬,各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虧得當地撫軍勸解,林嗣環才幸免遭難。林嗣環“善為文”,卻“不善為官”。他剛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場上郁郁不得志。順治十三年,他為減輕民眾役賦而寫《屯田疏》,被蓄意謀反的耿尚二藩誣告落職。但正是他的“不善為官”,不肯同流合污,使他贏得百姓愛戴,丹青留名。假如林嗣環當年平步青云,在官場上左右逢源,那么,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他不過是讓官場多了一個庸庸碌碌的封建官僚罷了,林嗣環就不是著名文學家林嗣環了。
他七歲即能屬文。及長赴試,因文章峭奇卓絕,考官疑為他人代筆,故不得售。嗣環遇挫折不氣餒,倍加發憤攻讀。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舉人,繼而于清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第。授大中大夫,持簡隨征,便宜行事。后調任廣東瓊州府先憲兼提督學政?!?/p>
林嗣環走馬上任之際,正處于清朝初期,國家已經統一,經濟也得到了恢復,因此,有不少外國商人到中國來進行貿易??墒?,有些地方官員卻為了個人利益胡作非為,有個外國商人運貨到朱崖這個地方,當地軍官因貪圖船上的貨物,要殺人劫貨。林嗣環知道后,堅決予以制止,他說:“我雖然是一個書生,但至少也是朝廷派來的,我有權管這件事,你們為了個人利益而殺人,會引起國家和外國的不和,我就是死了也不讓你們這么干!”當地軍官沒有辦法,只好放外國商人回國。
當時,“三藩”中的兩股地方勢力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都在廣東,他們放縱部下,欺壓老百姓,林嗣環最看不慣這種事。一次他把欺壓百姓的士兵抓來鞭打,放走了無辜的老百姓,巡撫李端吾帶兵沖進官署,要抓林嗣環。林嗣環把脖子一伸,說:“要殺就殺吧!不必多言了!我如果怕死,就不會鞭打犯罪的士兵了!”李端吾自知理虧,只好悻悻地走了。
林嗣環為官時,采取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措施,例如禁止雇用奴婢,禁止捉人充軍,禁止一人犯罪株連全族等。他還建議軍隊要自己開荒種地,減少人民的負擔。林嗣環提出的這些措施,深得民眾的擁護,也觸犯了一些官員,他們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戴在林嗣環的頭上,林嗣環被捉到朝廷問罪。在上司面前,林嗣環憤怒地控訴了耿尚兩個地方勢力的罪行。于是,耿精忠被調到福建,而林嗣環也被革職為民,充軍邊疆,后遇大赦放歸。
從此,林嗣環流落在杭州湖畔。他整天仰天長歌,痛抒自己對時政的不滿。當時一些出名的文人如錢牧齋、吳梅村、朱竹宅等,非常敬重林嗣環的為人,慕名和他結交。由于心情憂郁,饑寒交迫,林嗣環病死在西湖邊。他沒有兒子,死后,他的尸骨幾經輾轉,最后由他的侄兒帶回,葬在故鄉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