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人 > 清代詩人 > 張維屏

      張維屏簡介

      張維屏 張維屏(1780-1859年),字子樹,號南山,又號松心子,晚號珠海老漁,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人。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進士,因厭倦官場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辭官歸里,隱居“聽松園”,閉戶著述。 ...〔? 張維屏的詩文(12篇)張維屏的名句(1條)

      主要成就

        張維屏少時就有詩才,聞名鄉里。鴉片戰爭爆發后,張維屏目睹英國對中國的野蠻侵略,激發了愛國熱情,寫出了歌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三元里》,贊揚陳連升、葛云飛、陳化成捐軀報國的《三將軍歌》等。這些詩篇在當時流傳很廣,影響很大,成為鼓舞愛國主義的有力武器,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鴉片戰爭史的可貴資料。已故的著名文學家阿英(錢杏邨)曾稱贊張維屏的這些詩是鴉片戰爭中“最具有燦爛不朽光輝”的“英雄史詩”。

        張維屏在嘉慶、道光年間以詩著稱,與黃培芳、譚敬昭號稱“粵東三子”。鴉片戰爭前,他受到詩壇耆宿翁方綱、曾燠 的賞識,又與宣南詩社中成員交往唱酬,詩篇內容大多是山水、閑情、贈答,夾雜一些壯志蹉跎的感慨。只有少數反映現實的篇章。如“體近謠諺”的《縣言》組詩等,暴露了吏胥貪婪毒狠的面目;《黃梅大水行》、《催科》等,表現了對人民疾苦的關懷。鴉片戰爭期間,是他詩情最激昂的時期,寫下了《三將軍歌》、《江海》、《書憤》、《孤坐》、《海門》、《雨前》等一系列愛國詩篇,表彰抗戰,指斥投降。特別是《三元里》,是這一時期詩壇少見的歌詠人民自發反帝斗爭的佳篇。

        張維屏認為“詩固出于性情”(《陳清端公詩集序》),寫詩當如造物之自然。他的詩以明白曉暢的語言寫真情實景,于白描筆墨中又時見含蓄凝煉。故林昌彝說他“警煉異常”(《射鷹樓詩話》卷十三)。他引新事物入詩,如寫火輪船、世界地圖等,表現了近代詩突破傳統題材、展拓詩境的趨向。張維屏古文也有一定成就。惲敬稱譽他為“嶺外柳仲涂”(《送惲子居還常州》詩注)。他批評當時古文兩大病,即“陳言”與“贗古”,提出“不拘成見,不囿偏隅,隨感而通,因物以付,如風行水,如水行地”(《復龔定庵舍人書》)。他的文章不拘體格,隨意揮灑,如《釋涉川片云行草序》就云生發,《十二石山齋記》依石立論,都表現出“意新格創”(許應騤評《情釋》語)的特色。

        張維屏著有《張南山全集》,匯集詩人各種著述刻本。其中《松心詩略》,亦稱《松心十錄》,共10集,是其門人選全詩十之二三而成,為今傳張詩最多之本。道光末年刻文有《松心文鈔》10卷、《松心駢體文鈔》。尚有《聽松廬詩話》、《藝談錄》、《國朝詩人征略》等有關談詩及文獻掌故著作。

      人物生平

        張維屏(1780~1859年10月13日) 清代官員、詩人。字子樹,號南山,因癖愛松,又號松心子,晚年也自署珠海老漁、唱霞漁者,廣東番禺人。嘉慶九年(1804)中舉,道光二年(1822)成進士。此后在湖北、江西任州縣地方官,一度署理南康知府。為官清廉,終因不耐官場的腐敗,于道光十六年(1836)辭官歸里。

        其父曾任四會縣學訓導,張維屏從小接受家庭教育,少年時即以能詩名,13歲時名列番禺縣童子試榜首,知縣吳政達贊賞其才華,取《毛詩序》“南山有臺,樂得賢也”之意賜名“南山”。張維屏于嘉慶九年(1804)中舉后,首次進京赴考,詩壇大家翁方綱閱其詩作,驚呼“詩壇大敵至矣!”再度赴試時,翁方綱為他和黃培芳、譚敬昭等三位嶺南詩人之詩集作《粵東三子詩序》,從此“粵東三子”的文名得到顯揚。張維屏曾與林伯桐、黃喬松、譚敬昭、梁佩蘭、黃培芳、孔繼勛筑云泉山館于白云山,人稱“七子詩壇。”

        道光二年(1822),43歲的張維屏四度會試終成進士,署湖北黃梅知縣。他勤政愛民,蒞任第二年夏天,江水決堤,他親自乘小舟勘察水情,散發干糧賑災,竟被洪水沖走,幸掛樹梢而不死。老百姓為之歌曰:“犯急湍,官救民,神救官。”道光四年(1824)調任廣濟知縣,他不愿向百姓征收漕糧,引疾求退未成,調署襄樊同知。過三年,返粵丁父憂,次年遷家回清水濠故里。道光九年(1829),他被聘為學海堂學長。居家數年,致力于教育事業。道光十年(1830),張維屏丁憂服闋,同林則徐、黃爵滋、龔自珍等在北京結“宣南詩社”。后又出任了幾年的地方官員,但他最終看透官場腐敗,產生“一官無補蒼生,不如歸去”的念頭,終在道光十六年(1836)五十七歲時告病辭歸廣州,賃居河南花地潘氏別業東園。他將所筑小園名為“聽松園”,于松濤間悉心著述講學、游園吟詩。道光十九年(1839)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時專門拜訪,征求禁煙對策。鴉片戰爭爆發后,張維屏寫下反對外敵侵略、贊頌人民抗戰的不朽詩篇,其中《三元里》和《三將軍歌》最為著名。咸豐九年(1859)九月十八日(10月13日)病逝于清水濠,葬于廣州城東北銀坑嶺,臨終留下時人爭傳之絕筆:

        煙云過眼總成空,留得心精紙墨中。書未刻完人已逝,八旬回首惜匆匆。

        偶墮塵寰八十年,飄然歸去在羅天。松溪花棣常游處,或者詩魂系畫船。

      新雷

      清代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泛舟西湖

      清代張維屏

      天光碧若湖,湖光清似天。衣裳忽異色,我坐萬綠邊。

      既罷樹下酌,遂登湖上船。船頭見我影,酒醒涼娟娟。

      都門秋思 其二

      清代張維屏

      刀剪能傷獨客心,授衣時節怕登臨。千秋葉落群鴉舞,五夜風來萬馬吟。

      種地幾人收白璧,筑臺從古重黃金。哀絲豪竹朱門里,秋老都成變徵音。

      山村春曉

      清代張維屏

      雞鳴山外村,村樹曉煙碧。人行細雨中,一路看春麥。

      九日粵秀山登高

      清代張維屏

      夜聞花塔風鈴語,明日天當不風雨。曉來萬里無纖云,倒挽澄江洗天宇。

      峨峨南城公,有似古歐陽。山水之間得真樂,春秋佳日可以對客傾壺觴。

      登黃巖絕頂

      清代張維屏

      姊妹石娟娟,回看鎖碧煙。

      云深僧夢穩,壁峭客身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国产91精品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91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2018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高清天码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熟女少妇丰满一区二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限乱码|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