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損簡介
![黃損](/d/file/p/2d5c280b8eafc248e6349063a02fcd8e.jpg)
主要成就
詩韻術語
【進退格】亦稱“進退韻”。詩韻術語。鄰韻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種。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有轆轤韻者,雙出雙入。有進退韻者,一進一退。”魏慶之《詩人玉屑》引《緗素雜記》說,唐代鄭谷與僧齊己、黃損等共定今體詩格云:“凡詩用韻有數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進退格是兩韻間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韻,第四、第八則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寒”、“刪”或“魚”、“虞”等,一進一退,相間押韻,故稱。
【轆轤格】亦稱“轆轤韻”。詩韻術語。與進退格同為用韻的一格。轆轤韻者,雙出雙入。即律詩第二、第四句用甲韻,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魚”等,雙出雙入,此起彼落,有似轆轤,故稱。
【葫蘆格】亦稱“葫蘆韻”。詩韻術語。與進退格同為用韻的一格。葫蘆韻者,先二后四。如“東”、“冬”通押,先二韻“東”,后四韻“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蘆,故稱。
人物生平
黃損,字益之,五代時期連州人,初隱居,少年時期為人慷慨有大志,有王佐之才,結交鄭谷(都官)、宋齊鄴(后相南唐)、桑維翰(后相后晉)等名士。在保安靜福山筑一室攻讀于期間,書室題額為“天衢吟嘯”。后梁龍德二年(公元922年)登進士第,仕南漢劉龔為尚書左仆射(宰相),黃損與當時的北方名士齊丘、桑維翰友善,經常在一起談論天下大事,二人都“自以為不及”。曾獻十策,斥責權貴,為朝臣所忌。又極力反對劉龔建南薰殿。因之失龐,退居永州湖上,詩酒自娛,為騷人所宗。黃損還善于寫詩,與鄭谷、齊己等共定詩歌用韻為葫蘆、轆轤、進退等格。黃損為人耿直、輕利重義,為民作了不少好事,曾捐資修筑高良(今連南三江鎮)之邪陂,灌溉甚廣。黃損在還是一位極其神奇的歷史人物,其與唐僖宗時期揚州第一名妓薛瓊瓊還有一段動人故事流傳于世。在馮夢龍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二卷《黃秀才徼靈玉馬墜》也對黃損有生動的描述。著述甚多,兼及道法,詩集有“桂香集”,今存詩四首。有書壁詩:“一別人間歲月多,歸來人事已銷磨。惟有門前鑒池水,春風不改舊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