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野王簡介
顧野王(519-581年),原名顧體倫,字希馮,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朝梁陳間官員、文字訓詁學家、史學家。因仰慕西漢馮野王,更名為顧野王,希望自己取得馮野王一樣在文學方面取得成績)。長期居于亭林(今屬上海金山區),人稱顧亭林。歷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學博士、陳國子博士、黃門侍郎、光祿大夫,博通經史,擅長丹青,著有《玉篇》。陳太建十三年卒,詔贈秘書監、右衛將軍。后代顧炎武,清初思想家 ,號亭林,亦稱顧亭林,以期追慕先人之意。 ...〔? 顧野王的詩文(10篇)〕人物生平
顧野王出身吳地名門望族,祖父是顧子喬,南梁東中郎武陵王府參軍事。父親顧烜,信威臨賀王記室兼本郡五官掾。
從小聰明穎異,9歲曾寫成《日賦》,文采可觀,領軍朱異見了大為驚奇。12歲隨父去建安(今福建建甌),撰成《建安地記》兩篇。博學宏才,天文地理、蓍龜占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
梁大同四年(538),拜太學博士,不久,升為中將軍、臨賀王府記室參軍。侯景之亂,顧野王返回海鹽,召募鄉黨數百人,支援京城。亂平,太尉王僧辯命其作海鹽縣監。陳武帝即位,任金威將軍、安東監川王府記室參軍、府諮議參軍。陳宣帝太建年間,遷國子博士、太子率更令。不久領大著作,掌國史,為知《梁史》事兼東宮通事舍人,后以才學顯著,遷為黃門侍郎、光祿卿。太建十三年卒,詔贈秘書監、右衛將軍。至德二年,又贈右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