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開簡介
柳開(947~1000)北宋散文家。原名肩愈,字紹先(一作紹元),號東郊野夫;后改名開,字仲涂,號補亡先生,大名(今屬河北)人。開寶六年進士,歷任州、軍長官,殿中侍御史,提倡韓愈、柳宗元的散文,以復興古道、述作經典自命。反對宋初的華靡文風,為宋代古文運動倡導者。作品文字質樸,然有枯澀之病,有《河東先生集》。詩作現存八首。 ...〔? 柳開的詩文(9篇)〕軼事典故
提劍逐盜
后周年間,柳開隨父親居住在南樂縣。一夜,有強盜闖入柳家宅院。家人都嚇得不敢動彈,只有柳開拔劍沖出。強盜翻墻逃跑,結果被柳開揮劍劈掉兩個腳趾。而當時,柳開只有十三歲。
烹食惡仆
柳開入京應舉時,中途在一處驛館投宿,半夜聽到有女子哭泣,聲音哀婉凄慘。他天亮后出來詢問原因。女子自稱是前任臨淮縣令之女,其父因任內貪贓遭到一惡仆要挾,被逼將她許配給這個仆人。柳開又向縣令追問實情,縣令據實相告。柳開怒道:“讓我見此仆一面,為你除害。”縣令讓仆人去拜見柳開。柳開先讓惡仆代買酒果鹽梅等物,半夜時又將其喚入房中,怒叱道:“那個脅迫主人嫁女的就是你吧。”他說完便拔出匕首,將惡仆刺死,扔入鍋中烹煮。次日,柳開又將縣令請來,一同飲宴,宴后便啟程趕路。縣令詢問惡仆去向,柳開大笑道:“剛才我們一起吃的就是。”
千軸不如一書
唐代科舉,禮部試不采用糊名制度,主試官員除詳閱試卷外,還會參考舉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譽。應試舉子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多將自己平日詩文加以編輯,寫成卷軸,送呈名公巨卿,以求推薦,稱為“行卷”。至五代宋初,行卷之風猶有余存。柳開應舉時,身穿士人襴衫,用獨輪車推著自己的上千軸作品,徑直投于考官簾前。而舉子張景則僅攜帶一篇文章。但最終考試結果,張景名次卻居于柳開之上。時人都稱:“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
強娶錢氏
吳越王錢俶納土歸宋后,有一近宗族人被授為供奉官,居住在潤州。柳開擔任潤州知州時,前去拜訪錢供奉,在其家中見到一美貌女子畫像。他得知畫中女子是錢供奉的妹妹,便道:“我喪妻已久,愿娶令妹為繼室。”錢供奉推脫道:“家父正奉詔入京,還是等他回來,再議婚事吧。”柳開卻道:“以我柳開的才學,不會辱沒你們錢家。”他以最快的時間完成六禮,將錢氏女強行娶回家中。錢父在京中得知,去向皇帝告狀,稱柳開劫娶其女。但宋真宗卻道:“你知道柳開嗎?那是個豪杰之士,你得了一個好女婿啊。就讓我當這個媒人吧。”錢父只得作罷,拜謝而退。
追砍胡旦
胡旦自命不凡,曾摹仿孔子《春秋》筆法,撰寫《漢春秋編年》,設立五始、先經、后經、發明、凡例等體例。他編著完成后,邀請柳開前來欣賞。但柳開只掃了一眼,便勃然怒斥道:“你這小子擾亂綱常,真是名教罪人。自古以來,誰能比得上孔夫子,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這樣的經學大家也只是注釋經典而已。你算什么東西,竟敢竊取圣經之名,冠于編首。今天我贈你一劍,也算是給后世狂徒一個警告。”他說完便提劍追砍胡旦,嚇得胡旦落荒而逃。
慚對潘閬
隱士潘閬與柳開是莫逆之交,但不認同柳開尚氣自任的作風,常嘲笑挖苦于他。端拱年間,柳開出知全州,赴任途中經過潘閬的家鄉揚州。潘閬作為朋友,自然要迎送一番。二人來到館驛,見一房舍門窗嚴閉,十分詭秘。驛吏道:“十幾年里,凡是住在這間房的客人都會有不安的感覺,因此這件房一直空著。”柳開道:“我文章可以驚鬼神,膽氣可以震夷夏,沒有什么是可以讓我畏懼的。”他當下讓人將房子打掃干凈,住了進去。潘閬卻不相信有人會不懼鬼神,決定戲弄柳開一番,便托辭離去。
當夜,潘閬把身上涂黑,穿上豹紋短褲,口中套上兩枚獸牙,披散頭發,手持大棰,翻墻進入驛館,趴在大廳的屋梁上,俯視堂前。當時月色晴朗,柳開睡不著覺,正在堂中慢步行走。潘閬接連兩聲怪叫。柳開抬頭一看,見是一個青面獠牙的妖怪,不禁惶恐萬分,忙道:“我赴任路過此地,暫且在此休息,無意冒犯,請予寬恕。”潘閬歷數柳開平日胡做非為之事,厲聲道:“地府因你罪過積累太多,讓我持符前來拘捕你,你馬上隨我走!”柳開連忙下拜:“這些事確實是我所為。但皇帝授我官職,我還沒完成使命,家事也尚未安頓好。您若能寬宥,我必有厚報。”他說罷連連叩頭,痛哭流涕。
潘閬強忍笑意,慢悠悠的問道:“你認得我嗎?”柳開道:“凡夫俗子,不識圣者。”潘閬笑道:“我就是潘閬。”柳開氣急敗壞,連聲大叫,讓潘閬趕快下來。但潘閬知道柳開生性暴躁,當晚遠遠遁走。柳開也羞慚不已,無顏再見潘閬,天亮后便登船離去。
嗜膾人肝
據小說筆記記載,柳開在全州期間,常將抓獲的造反蠻人押到宴席前,當著下屬的面命士卒活取其肝臟,然后用佩刀切成小塊生吃。他后來調任荊州,每次聽說鄰近州縣有罪犯被斬,都要派健卒跑去挖取肝臟,以供食用。
人物生平
柳開為柳公權五世孫。其父柳承乾,宋初官至監察御史。
柳開為人粗狂,自稱“師孔子而友孟軻,齊揚雄而肩韓愈”,故名肩愈(繼承韓愈),字紹元(繼承柳宗元),后又不滿韓、柳,改名開,字仲涂。早年喜討論經義,提倡韓、柳散文,與梁周翰、高錫、范杲等人以習尚淳古互相標榜,名噪一時。開寶六年(973)進士,初為宋州司寇參軍,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擢右贊善大夫,知常州、潤州,拜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雍熙二年(985),因與監軍爭斗,被貶為上蔡縣令,后復原職。后為崇儀使,知寧邊軍、全州、桂州等地,真宗即位,加如京使,知代州、忻州。咸平三年徙滄州,道病卒,年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