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簡介
![李公麟](/d/file/p/e201d1476fa606871c9a0230554226f1.jpg)
人物生平
李公麟做官三十年,也是他的藝術逐漸成熟,成為名畫家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正是王安石變法失敗,轉入史稱“朋黨”之爭的時期。李公麟和王安石的關系很好,熙寧七年以后,王安石失勢,退居金陵,曾與李公麟同游,并贈詩四首,但同時,李公麟和反對王安石的蘇軾等關系也很密切。
李公麟和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同是駙馬王詵家的座上客。他們在王詵家里的聚會曾被紀錄在李公麟畫的《西園雅集圖》(現存各種摹本)中,米芾也為此寫了一篇文章。他們十幾個人在王詵家的花園中飲酒、作詩、寫字畫畫、談禪、論道等等。這是他們交游的第一個時期,是在蘇軾被黜,離開汴梁去杭州作官以前。元豐二年(公元一○七九年)蘇軾因作詩遭禍,陷入險境,王詵也被株連,據說李公麟在街上遇見蘇家人,就以扇遮面,因而受到人們的譏笑。李公麟和蘇軾等人第二次交游是在哲宗元祐年間,那時王安石已經去世,正是舊黨短期得勢,而蘇軾又恢復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的時候,李公麟又畫了第二幅《西園雅集圖》。蘇軾和黃庭堅的詩集中載多首贈詩和稱贊他作品的詩。
李公麟對于古代的美術修養極深。對古器物和古文字具有知識,曾摹繪古代的銅器并加以考訂,他參加了整理皇家收藏的古器物的工作。他的父親李虛一收藏古代畫跡很多,他都進行臨摹,并且也臨摹了很多他人收藏的名跡。他保存了很多自己臨摹前代名畫的副本。
他的繪畫才能,首先表現 在他的題材的多樣性上。他擅長鞍馬、佛像、人物和山水。他在臨摹古人名跡中掌握了繪畫技法,而越出古人的技法。
李公麟擅長畫馬和人物。他畫的人物,據說能夠從外貌上區別出“廊廟館閣、山林草野、閭閻臧獲、臺輿皂隸”等社會各階層人的特點,并能分別出地域和種族的具體特點,及動作表情的各種具體狀態。他的藝術創造有生活現實性為基礎,所以他敢于追求新的表現。他敢于突破前人的定式,畫長帶觀音,飄帶長過一身有半,還畫過石上臥觀音,這些都是他創造的新式樣。他的創造性還表現 在他對題材的理解上,他畫“觀自在觀音”,不是按照一般流行的坐相,他說“自在在心,不在相”,不必限制于某一固定的坐相,而是另創一種他認為能表現出心情自在的坐相。他畫陶潛的“歸去來辭”一詩把表現的重點放在正在思維中的神態上,不在一般化的描寫田園松菊等自然風物,而注重描繪“臨清流處”——發人深思的流水。
李公麟畫漢代的將軍李廣奪了胡人的馬逃回來,在馬上引弓瞄準追騎,箭鋒所指,人馬就應弦而倒。李公麟自己說,如果是旁人畫就要畫箭射中追騎了。可見李公麟很了解藝術的真實有別于生活的真實,表面上好象不合理,而能產生更強烈的藝術力量。
和鄧慎思重九考罷試卷書呈同院諸公二首 其一
吁俊天畿合辟雍,愧將瓦釜綴黃鐘。聽窮一一竽無濫,撥遍磷磷玉似逢。
龜列春庭先壤奠,龍飛天路得云從。吾曹莫念拘縈久,求稱公朝慶賞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