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譯文及注釋
譯文
岳陽樓紅日斜照樓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寂寞失時地看向那殘春,仿佛有著千頭萬緒難以表達(dá)的情意,伴隨著湖水從窗子溢出并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
注釋
岳陽樓:中國江南三大樓閣之一,位于湖南岳陽西門城樓上,面臨洞庭湖。相傳三國時吳國大將魯肅曾于此建閱兵樓,唐開元四年(716),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時,修建此樓。
赤玉幢(chuáng):指岳陽樓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玉幢猶玉樓,指神仙居處。幢,佛教的柱狀石刻,柱上有盤蓋。洞庭龍女故事
悵望:寂寞失時的想望。
萬般意:千頭萬緒難以表達(dá)的情意。萬般,猶言各種況味。
欞(líng):窗格,這里指窗。
西江:這里指長江。
參考資料:
1、全性堯,高章采,汪賢度,倉陽卿,鄧長風(fēng),選注. 古詩選讀 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01.第199頁
2、梅重,王濤選注. 歷代山水名勝詩選[M]. 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1999.12.第160頁
岳陽樓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作者于元和九年(814)往潭州(今湖南長沙)途中所作。當(dāng)正值元稹接連遭貶,此次至岳陽樓卻是作為潭守的從事侍宴陪游而來,心中頗有失意之慨,因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謝永芳編著. 元稹詩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M]. 武漢:崇文書局, 2016.04.第380-381頁
岳陽樓鑒賞
登樓鳥瞰洞庭湖,碧波連天,遙望君山,氣象萬千。此樓歷有興廢,宋滕子京重修后,以范仲淹曾作《岳陽樓記》而名聞遐邇。但是從此詩的立意及《元稹集》中有關(guān)篇目的題序看,當(dāng)年作者的洞庭之行頗有失意之慨。所以此詩即不像其他詩文那樣著意描繪岳陽樓的雄偉壯闊。
首句寫紅日斜照樓窗,這本是人們常見景象。然而詩人用一“銜”字來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便使得整個境界活躍起來。次句寫樓的倒影:當(dāng)太陽照射到樓窗上時,樓影落到湖中的赤玉幢上。岳陽樓的倒影映印在洞庭龍君的龍官之上。此句似包含了《柳毅傳》的故事,其作者李朝威恰與元稹同時,說不定這是最早涉及龍女故事的一首詩,其新穎獨(dú)到之處,不言而喻。
第三句“悵望殘春萬般意”,點(diǎn)出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樓觀景,而在于借以表達(dá)他在殘春時節(jié)的悵然情懷,既有惜春之嘆,亦有人生失意之嗟。末句“滿欞湖水人西江”,不說通過窗子向外眺望一碧萬頃的洞庭湖水,而是說湖水從窗子溢出并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這樣也就巧妙地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感受。全詩著重渲染景物,只用“悵望”兩字淡淡點(diǎn)出當(dāng)時的心緒。最后以景結(jié)情,把無法排遣的悵惘愁思表達(dá)得非常含蓄婉轉(zhuǎn)。
在寫作上此詩與作者《行宮》詩相類似,雖然只有四句,讀者不覺其短,足見手法之妙。
元稹簡介
唐代·元稹的簡介
![元稹](/d/file/p/148b1647b55821c37b9ac2586eb246a5.jpg)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 ? 元稹的詩(562篇) 〕猜你喜歡
送慧上人之九頓嶺 其七 贈劉元善
: 劉崧
故人東去維揚(yáng)日,學(xué)士親題送別詩。一代風(fēng)流嗟已矣,十年漂泊更何之。
久傳大府承簪筆,猶滯滄江理釣絲。寂寞舊游臨汝曲,秋風(fēng)雕鶚起遐思。
聞吳吏部少槐哀仆乏嗣飭內(nèi)入獄侍湯藥四首 其一
宓子彈琴日,山濤謫宦時。澤梁施禁網(wǎng),鰥寡遂恩私。
未識洪鈞妙,應(yīng)沾造物奇。周南王化遠(yuǎn),終不負(fù)螽斯。
銅雀瓦硯歌一首謝林法曹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qū)椒房出復(fù)壁,帝不能救憂及躬。
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zhàn)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