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早行。唐代。杜牧。 垂鞭信馬行,數里未雞鳴。林下帶殘夢,葉飛時忽驚。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僮仆休辭險,時平路復平。
[唐代]:杜牧
垂鞭信馬行,數里未雞鳴。
林下帶殘夢,葉飛時忽驚。
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
僮仆休辭險,時平路復平。
垂鞭信馬行,數裡未雞鳴。
林下帶殘夢,葉飛時忽驚。
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
僮仆休辭險,時平路複平。
前四句寫早行所感。起早趕路,詩人沒有明說早到什么時候,他只說自己上馬啟程以后,無力地垂著馬鞭,而讓馬自己自由地前進;走過了數里,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還未聽見雞鳴。“林下帶殘夢”使人意會到詩人是由夢鄉中被喚起來上路的。以致出發以后,依然夢思縷縷,睡意綿綿,足見其趕路之早。“葉飛時忽驚”,是對上一句詩的承接和申述,進一步強調出“早行”來。“林下”和“葉飛”互文,只有在林下路過,才會被落葉所驚醒。這就把行旅者早行時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來。
第五、六句是詩人通過自己身處的環境來寫早行。“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正反映出晚唐時期動亂的社會現實中,詩人早行時的心理狀態。此刻天時尚早,天宇大地還籠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這種情景,對于一個野旅行役者來說,是會產生一種孤獨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緒紛亂,各種各樣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孤鶴”與其說是真實之景,還不如說是作者的自況。詩人的心緒不寧、心神不定,不言而喻。因此,這兩句詩明顯地表達出詩人早行時的那種特有的悲愴、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至此,早行時的凄清氣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緒,情景交融地表現了出來。
后兩句寫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為。“僮仆休辭險”,當僮仆抱怨路途艱險,漫漫無際的時候,作者回答說“時平路復平”,當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結尾用這種與僮仆之間近乎玩笑般的對話作結,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對于時局的憂慮和擔憂。作為晚唐的一位詩人,杜牧對于晚唐的時局有著較為深切的了解和關切,他的許多詩歌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
唐代·杜牧的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杜牧的詩(438篇) 〕
明代:
佘翔
花發江城二月天,木蘭流水赤橋前。扁舟載得青箱去,揚子亭中日草玄。
花發江城二月天,木蘭流水赤橋前。扁舟載得青箱去,揚子亭中日草玄。
:
黃公輔
去臘此時逐武岡,星沙今日又何忙。已舒暖意歸楊柳,猶覺寒風透客裳。
白發豈牽三尺綬,青山頻結九回腸。告休未得如初愿,一片鄉心度夕陽。
去臘此時逐武岡,星沙今日又何忙。已舒暖意歸楊柳,猶覺寒風透客裳。
白發豈牽三尺綬,青山頻結九回腸。告休未得如初願,一片鄉心度夕陽。
明代:
謝廷柱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里,桃開千樹頌潘郎。
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云山容耋老,非熊應待夢周皇。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裡,桃開千樹頌潘郎。
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雲山容耋老,非熊應待夢周皇。
:
歐大任
一氈南去客為星,自愛名山手勒銘。叱石洞門含雨白,擷蘭溪色入船青。
綵毫蚤擅詞人賦,絳帳今傳博士經。何可鴟夷無爾輩,濁醪應到子云亭。
一氈南去客為星,自愛名山手勒銘。叱石洞門含雨白,擷蘭溪色入船青。
綵毫蚤擅詞人賦,絳帳今傳博士經。何可鴟夷無爾輩,濁醪應到子雲亭。
元代:
方回
樓南紅氣滿霜天,新霽湖山曉色妍。
七日喜逢長至日,百年慚到古稀年。
樓南紅氣滿霜天,新霽湖山曉色妍。
七日喜逢長至日,百年慚到古稀年。
明代:
林熙春
金獅玉簡鎖棉洋,母氏棲神是故鄉。天馬當前鞍一軸,云龍數下誥三章。
百年已竭和熊苦,今日方彰卻鲊良。春暮不催風雨至,對揚甫畢見天漿。
金獅玉簡鎖棉洋,母氏棲神是故鄉。天馬當前鞍一軸,雲龍數下誥三章。
百年已竭和熊苦,今日方彰卻鲊良。春暮不催風雨至,對揚甫畢見天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