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花映柳條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這花紅柳綠的春天,我閑游在綠萍池邊,倚身在欄桿上,凝視著池上細波連連。那瀟瀟細雨如我的思愁綿綿。
近來他的書信稀疏難見,我更難忍洞房的寂寞無邊。且打開銀屏放下竹簾,苦熬這長長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難眠。
注釋
酒泉子:原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作為調(diào)名,后用為詞牌名。《金奩集》入“高平調(diào)”。一般以溫庭筠體為正格。全詞以四平韻為主,四仄韻兩部錯葉。
“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誰知風吹花落,墜于池上綠色浮萍中。閑,一作“吹”。
憑:倚。闌干:即欄桿。蕭蕭:一作“瀟瀟”,形容細雨連綿。
“近來”二句:近來沒有遠方信息,洞房之中更覺寂寞。兩疏索,指雙方都未得到音信。疏索,稀疏冷落。洞房,幽深的閨房。南北朝庾信《小園賦》:“豈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地;綠墀青瑣,西漢王根之宅。”
“掩銀屏”三句:銀色屏風遮掩,翠色竹簾下垂,苦度春夜。銀屏,鑲嵌銀絲花紋的屏風,以示華麗。箔(bó),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簾子。《新唐書·盧懷慎傳》:“門不施箔。”唐徐堅《初學記》卷二十五引《西京雜記》曰:“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金玉珠璣。”所以也稱“珠簾”或“珠箔”。
參考資料:
1、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
2、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38-39
酒泉子·花映柳條創(chuàng)作背景
溫庭筠“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致使“累年不第”仕途上的失意。于是他常年流連沉溺在秦樓楚館、煙花巷柳之地,觀察她們的一舉一動,與她們溝通,感受到了她們相思纏繞的苦楚和望穿秋水的無奈。此詞即為表現(xiàn)女子閨怨而作,其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難以考證。
酒泉子·花映柳條鑒賞
這首詞寫春日閨情,抒寫一位女子與相愛之人分別后寂寞、無奈的心情。
上闋寫女主人公池上憑欄閑望,用“花映柳條”領起,“雨蕭蕭”作結,兩句都是寫景,前句明艷,后句暗淡,寓意著好景不常,美人遲暮。中間“閑向綠萍池上。憑闌干,窺細浪”三句寫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動作,重點落在一“閑”字上,以示她憑欄窺浪,全不覺得賞心悅目,體現(xiàn)其百無聊賴的內(nèi)心感受。
下闋寫女主人公深閨懷遠的寂寞。換頭二句寫她的境遇和感受。“近來音信兩疏索”七個字,將相思離情點出,以下的描寫無不因這情思引起。音信疏索是心情寂寞的原因。接下來“洞房”“寂寞”以一“空”字修飾,與上片的“閑”字相應,足以體現(xiàn)其無比遺憾的心緒。最后“掩銀屏,垂翠箔,度春宵”三句緊承“疏索”“寂寞”,寫女主人公掩屏垂簾,苦度春宵。
全詞以外顯內(nèi),用女子的行動來表現(xiàn)了她空虛寂寞,無限惆悵的內(nèi)心世界。
溫庭筠簡介
唐代·溫庭筠的簡介
![溫庭筠](/d/file/p/eea9a50d2fd6ad1f6a3bd94b6e49818f.jpg)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 溫庭筠的詩(34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