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至》鑒賞
原文
幽棲地僻經(jīng)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nèi)?漫勞車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賞析
先寫延客之狀。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訪之人。忽聞通報,有貴客來臨,只得循禮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實感艱“難”。詩中明顯表現(xiàn)出年邁多病,不勝應(yīng)酬之苦的不悅。
寫驚訝之情。從上句看,此賓當(dāng)是耳聞杜甫文名,特通報相訪的。“豈有”、“漫勞”四字,在這里起了賓主對稱作用?!拔邑M有文名,您徒勞過訪”,運用散文的筆調(diào),馭律詩的對法,傲岸之態(tài)可掬,嘲諷之意自見,很能體現(xiàn)杜甫七律詩的特色。
寫款待之事。上句易“賓”為“客”,既避免與詩題相重復(fù),也為了平仄協(xié)調(diào)。言下之意:你這位“佳客”,入門就“坐”,“淹留”“竟日”,我雖不能盛饌相餉,也算盡禮了。“百年”意同一生。下句說:我一生食“粗糲”,身為“腐儒”,款待不周,還望多多包涵。在自謙中實含自傷之意。
特致歉意,兼邀貴客重來。詩人說:如果不嫌“野外”“供給”菲薄,還望“乘興”再“來看”花。這是客套話,也有送客之意。嘲諷之意,隱約可見了。
此詩詩題雖突出“賓”字,但在寫法上,卻處處以賓主對舉,實際上突出的是詩人自己。從強調(diào)“幽棲”少客,迎“賓”為“難”到表明“豈有”文名,漫勞垂訪,到如果不嫌簡慢,還望重來看花,雖始終以賓主對言,卻隨處傳達出主人公的簡傲自負(fù)神態(tài)?!柏M有文章驚海內(nèi)”,“百年粗糲腐儒餐”,在杜甫筆下,一為自謙之辭,一為自傷之語,也是詩人自慨平生的深刻寫照。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d/file/p/42dcb9ea3e1e38ca36a5c92cddf237bb.jpg)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