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欲望,沒有追求。如果一個人心如槁木,萬念俱灰,那無異于一具木乃伊。但是人的欲望也不能過于強烈,企圖擁有一切,征服一切,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
英國倫敦著名的湯普森急救中心的摟上刻著這樣一句話:“你的身軀很龐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臟。”
是啊,多余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臟;多余的財富會拖累人的心靈;多余的追逐會增加人精神的負擔。人要想活得健康一點,自在一點,有許多東西是必須舍棄、必須放下的。
有一則關于佛論的傳說:梵志雙手持花獻佛,佛云: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佛又云:放下。梵志放下右手之花。佛還是說:放下。梵志說:我手中的花都已經放下了,還有什么可再放下的呢?佛說:放下你的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直舍去,舍至無可舍處,是汝放生命處。禪語中的“放下”,不是說什么都不要,而是說究竟要什么,要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美國某著名大學的計算機課堂上,曾經有兩位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坐在了一起,談論著要是能成功地開發某軟件的話,將會使整個計算機領域產生空前飛躍。一個年輕人說:“既然這樣,不如我們一起輟學開始開發這個軟件。”另一個年輕人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拒絕了。于是這個放棄了學業的年輕人便獨自回家開始了研究。三年后,震驚全球的微軟軟件開發成功,一個陌生的名字劃亮了這片沉寂的星空,這個勇敢的年輕人就是比爾8226;蓋茨。因為他可貴的放下,英明的果斷,他終于在自己的領域里自由翱翔。
寫到這里,不禁想起了“夸父逐日”的傳說。因為夸父對虛榮心的放縱,因為他的愚蠢,也因為他不懂得放下,最終渴死在逐日的途中,讓人唏噓不已。
“鼴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巢林,不過一枝。”每個忙碌、焦慮的現代人都應該果斷地跳出物質的欲壑,留點空間給生活。人生,懂得“放下”,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清醒,更是一種難得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