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雞》鑒賞
原文
稻粱猶足活諸雛,妒敵專場好自娛。
可要五更驚曉夢,不辭風雪為陽烏。
賞析
《戰國策·秦策》說:“諸侯不可一,猶連雞不能俱止于棲亦明矣。”用縛在一起的雞喻互相牽制不能一致的諸侯割據勢力。此篇取這一比喻加以生發,借以揭露當時的藩鎮。詩的頭兩句說:雞的稻梁食料已足以養活其幼雛,但它們卻互不相容,以獨霸全場為樂。比喻藩鎮雖割據世襲,或已高宮厚祿,蔭及子孫,但仍為各自私利而彼此敵視,相互火并。“可要五更驚穩夢,不辭風雪為舊烏?”這兩句是說:雞的本心豈愿在五更時驚擾自己的酣夢,不辭風雪報曉,以迎接太陽的升起呢?比喻藩鎮雖有時在表面上秉承朝命,但本心并不愿意為朝廷效力。
這首詩借雞為喻,揭露藩鎮跋扈利己、貪婪好斗的本質。結合唐武宗會昌年問討伐劉稹時的情況看,這首詩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詩中抓住雞的特性,聯系藩鎮的種種表現,或直接諷刺,或進行反挑,雖不免有比附的痕跡,但由于詩人對諷刺對象的本質發掘較深,卻能以犀利辛辣取勝。這首詩充分表示出對藩鎮割據勢力的憤懣,體現了詩人堅持統一、反對分裂的迫切要求。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