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庭晚望
春庭晚望。南北朝。蕭愨。 春庭聊縱望,樓臺自相隱。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荀。泉鳴知水急,云來覺山近。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南北朝]:蕭愨
春庭聊縱望,樓臺自相隱。
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荀。
泉鳴知水急,云來覺山近。
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春庭聊縱望,樓臺自相隱。
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荀。
泉鳴知水急,雲來覺山近。
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這是一首寫景詩,但詩中又通過晚望折射出主人公一定的心境。
一個聊字點出了詩人初登樓臺百無聊賴的精神狀態,接著是縱望所見的景物:“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
“窗外落梅,池邊春筍。”正是冬盡春來的象征。面對這春天滋育出來的新鮮生命,詩人怎能不心蕩神駘!這時,詩人耳邊又響起泉水潺潺的聲音,頓時聯想到它飛濺時的洶涌,又不禁領受到高山在旁的飄渺之感,整個精神世界為之一振。
于是引發出一聲感嘆:花開花落周而復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因而并不愁;但到“花飛盡”的時節,不僅意味著萬木凋零,而且具有一去不復返的意思。
這樣,詩人的“畏”也就不僅僅是惜春傷時,而且帶有對有限人生的深沉感傷。此詩在處理內在心理節奏上很有特色,堪稱佳作。
唐代·蕭愨的簡介
蕭愨,(約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蘭陵人。生卒年不詳,約北齊武成帝太寧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詩詠。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齊。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為太子洗馬。陳后主時,為齊州錄事參軍,待詔文林館。卒于隋。愨曾于秋夜賦詩,其兩句云:“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頗為知音所賞。有集九卷,(《隋書志》及《兩唐書志》)行于世。
...〔
? 蕭愨的詩(18篇) 〕
清代:
朱庸齋
綠陰臺榭,是東皇前地。百折離心付流水。廿四番風訊,總付閑過,渾未減、幾點看花清淚。
夢華千萬態,成碧看朱,檻外芳菲更何世。故國后歸人,老盡光陰,怕明日、歡盟頓委。
綠陰臺榭,是東皇前地。百折離心付流水。廿四番風訊,總付閑過,渾未減、幾點看花清淚。
夢華千萬態,成碧看朱,檻外芳菲更何世。故國後歸人,老盡光陰,怕明日、歡盟頓委。
清代:
侯開國
乘興同移書畫船,名園步步許流連。松林礙日常疑雨,鳥道穿云欲上天。
山勢北來當小閣,湖波南望接平田。酒闌無限滄桑感,話著開元各泫然。
乘興同移書畫船,名園步步許流連。松林礙日常疑雨,鳥道穿雲欲上天。
山勢北來當小閣,湖波南望接平田。酒闌無限滄桑感,話著開元各泫然。
宋代:
釋祖心
海門山崄絕行蹤,踏斷牢關信已通。自有太平基業在,不論南北與西東。
海門山崄絕行蹤,踏斷牢關信已通。自有太平基業在,不論南北與西東。
:
金幼孜
玉堂清切地,瀟灑出氛埃。雨點疏疏過,天香冉冉來。
隔花鶯歷亂,近水燕飛回。朝退有馀暇,新詩取次裁。
玉堂清切地,瀟灑出氛埃。雨點疏疏過,天香冉冉來。
隔花鶯曆亂,近水燕飛回。朝退有馀暇,新詩取次裁。
清代:
謝道承
墻角光仍隱,檐牙淡欲流。葛衣涼似水,板屋靜于秋。
山鬼吊燈暝,林鴉繞樹幽。關河同一照,惆悵此淹留。
牆角光仍隱,檐牙淡欲流。葛衣涼似水,闆屋靜于秋。
山鬼吊燈暝,林鴉繞樹幽。關河同一照,惆悵此淹留。
清代:
黃毓祺
堤上東風楊柳斜,半飛柳絮半飛沙。可憐一樣風前絮,惟有江南似雪花。
堤上東風楊柳斜,半飛柳絮半飛沙。可憐一樣風前絮,惟有江南似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