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黃雀銜環 |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實感仁恩。今贈白環四枚,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環。” |
燕雀處堂 | 處: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 | 漢 孔鮒《孔叢子 論勢》:“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
鴉雀無聲 | 連烏鴉和麻雀的叫聲都沒有。形容自然環境很靜或形容人們默不作聲;一聲不響。鴉:烏鴉;雀:麻雀。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四卷:“公曰:‘鴉去無聲,運何言聞?’” |
黃雀伺蟬 |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禍事臨頭還不知道。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
黃雀在后 | (螳螂準備捕蟬)黃雀在后面準備啄螳螂。比喻伺機從后面襲擊;也比喻有后顧之憂。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比喻事物體積或規模雖小,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統捉來解剖,然后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門可羅雀 | 羅雀:設網捕雀。大門前面可設置網捕雀。形容門庭冷落;來的客人很少。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燕雀不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乃向其鄉人說道:‘我今將為狀元,不久便作開國元勛矣!何以賀我?’鄉人益非之。劉贊臣嘆道:‘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鵠志也。’” |
燕雀豈知雕鶚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鴻鵠志”。 | 元 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豈知雕鶚志,頑童不解老仙機。” |
鷹拿燕雀 | 比喻捉拿毫不費力。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皂隸似鷹拿燕雀,把吳氏向階下一摔,正待用刑。” |
蛇雀之報 | 報:報答。指大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報恩。 | 宋·歐陽修《<歸田錄>序》:“曾不聞吐珠銜環,效蛇雀之報。” |
鴉雀無聞 | 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不想步入院中,鴉雀無聞,一并連兩只仙鶴在芭蕉下都睡著了。” |
燕雀之見 | 比喻淺薄的見識。 | 清·戴名世《朱翁詩序》:“[翁]乃欲為鴻飛之冥冥,于人世已不復置其一喙,而吾猶呶呶焉為之悲憐其遇,其猶燕雀之見也夫!” |
明珠彈雀 | 用珍珠打鳥雀。比喻得到的補償不了失去的。 | 漢 揚雄《太玄 唐》:“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測曰:明珠彈肉,費不當也。” |
門堪羅雀 | 見“門可羅雀”。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然丁晉公詩固嘗云‘屋可占烏曾貴仕,門堪羅雀稱衰翁’矣。” |
雀屏中選 | 雀屏:畫有孔雀的門屏。指得選為女婿。 | 《舊唐書·高祖竇皇后傳》:“乃于門屏畫二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潛約中目者許之。前后數十輩莫能中。高祖后至,兩發各中一目。毅大悅,遂歸于我帝。” |
蛇珠雀環 | 指大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報恩。 |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方正學蛇報之妄》:“小人之說不止蛇珠雀環之可笑也。” |
五雀六燕 | 比喻雙方輕重相差不多。 | 《九章算術·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稱之衡,雀俱重,燕俱輕, 一雀一燕交而處,衡適平。” |
雀目鼠步 | 比喻惶恐之極。 | |
雀喧鳩聚 | 形容紛亂吵鬧。 | 唐·羅隱《題潤州妙善前石羊》詩:“還有市薼沽酒客,雀喧鳩聚話蹄涔。” |
燕雀之居 | 比喻簡陋的廬舍。 | 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券》:“蒙還燕雀之居,當盡犬鷹之力。茲且相別,后或再逢。” |
雅雀無聲 | 形容靜默之極。雅,“鴉”的古字。 | 《廿世紀女界文明燈》彈詞:“文櫻宣讀報告,臺下靜聽,一時雅雀無聲的,但聞時鐘叮當。” |
為叢驅雀 | 叢:叢林;驅:趕。把雀趕到叢林。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關門主義‘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千千萬萬’和‘浩浩蕩蕩’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只博得敵人的喝采。” |
鳧趨雀躍 | 象野鴨那樣快跑,象鳥雀那樣跳躍。形容十分歡欣的樣子。 | 唐 盧照鄰《窮魚賦》:“漁者觀焉,乃具竿索,集朋黨,鳧趨雀躍,風馳電往。” |
鼠雀之輩 | 蔑視他人之詞。謂鄙陋卑微之徒。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量鼠雀之輩,何足汗刀!” |
燕雀烏鵲 | 比喻讒佞小人。 | 戰國·楚·屈原《楚辭·屈原·涉江》:“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
楊雀銜環 |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東漢弘農人楊寶少時救了一只黃雀,后有一黃衣童子送白環四枚相報,謂當使其子孫顯貴,位登三公。后因以“楊雀銜環”為報恩典實。 |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東漢弘農人楊寶少時救了一只黃雀,后有一黃衣童子送白環四枚相報,謂當使其子孫顯貴,位登三公。 |
東南雀飛 | 比喻夫妻分離。 | 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
掩目捕雀 | 遮著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騙自己。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大國之事,其可以詐立乎!” |
雀馬魚龍 | 泛指珍禽異獸。語本《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 語出《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
鴉默雀靜 | 默:靜默。形容人們或活動場所非常安靜。 | 清 曹雪芹《紅樓夢》:“我因為到了老祖宗那里,鴉默雀靜的,問小丫頭子們,他又不肯叫我找園里來。” |
叢雀淵魚 | 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語本《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雀鼠之爭 | 指強暴侵凌引起的爭訟。 | 《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
螳螂黃雀 | 比喻目光短淺,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后患。“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略語。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懸賞,殺人身被官拿,試看螳螂黃雀,勸君得意休夸。” |
鴉飛雀亂 | 同“鴉飛鵲亂”。形容紛亂。 | 清·華偉生《開國奇冤·約敘》:“最可笑那些提調、教習以及高等科學員,一個個跑得精光,只剩了些尋常科的學生,在那里鴉飛雀亂。” |
朱雀玄武 | 朱雀:南方七星宿的總稱。玄武:北方七星宿的總稱。形容陣容整齊。 |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
燕雀相賀 | 燕雀因大廈落成有棲身之所而互相慶賀。后多用作祝賀新屋落成之語。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湯沐具而蟣虱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 |
見雀張羅 | 比喻設圈套誘騙。 | 《紅梨記·踏月》:“則怕他指山賣磨,見雀張羅,滿口兒如蜜缽,心如逝波。” |
拊髀雀躍 | 拊:拍擊;髀:大腿。拍打著大腿,像雀兒歡跳一樣。形容非常欣喜的樣子。 | 戰國·宋·莊周《莊子·在宥》:“鴻蒙方將撫髀雀躍而游。” |
處堂燕雀 |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 | 《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
閉塞眼睛捉麻雀 | 比喻盲目地進行工作。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 |
淵魚叢雀 | 把魚趕進深潭,把雀趕到叢林。原比喻統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別國。現也比喻把可以團結的人趕到敵方去。 | 《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燕雀處屋 | 見“燕雀處堂”。 | 《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
隋珠彈雀 | 隋珠:古代傳說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彈鳥雀。比喻得不償失。 |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
以珠彈雀 | 用珍珠彈麻雀。比喻輕重顛倒,得不償失。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
夯雀先飛 | 夯:同“笨”,愚鈍;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資不好的人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咱們家沒人,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
鼠牙雀角 | 鼠、雀:比喻強暴者。原意是因為強暴者的欺凌而引起爭訟。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 《詩經 召南 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
歡呼雀躍 | 高興得像麻雀一樣跳躍。形容非常歡樂。 | 莊周《莊子 在宥》:“鴻蒙方將拊髀雀躍而游。” |
鷹頭雀腦 | 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 元 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十三出:“見一人光紗帽,黑布衫,鷹頭雀腦將身探。” |
羅雀掘鼠 | 原指張網捉麻雀、挖洞捉老鼠來充饑的窘困情況,后比喻想盡辦法籌措財物。 | 《新唐書 張巡傳》:“至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 |
雀小臟全 | 比喻事物體積或規模雖小,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 錢鐘書《圍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機器當然應有盡有,就是不大牢。” |
怡堂燕雀 | 怡:安適。小鳥住在安適的堂屋里。比喻身處險境也不自知的人。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怡堂燕雀,不知后炎;甕里醯雞,安有廣見。” |
掩眼捕雀 | 同“掩目捕雀”。 | 《魏書·爾朱榮傳》:“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鐘。” |
欣喜雀躍 | 雀躍:鳥雀跳躍。喜悅得像鳥雀跳躍似的。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8回:“宋江聞報,把那憂國家,哭兄弟的病證,退了九分九厘,欣喜雀躍,同眾將拔寨都起。” |
眼花雀亂 | 形容看見美色或繁復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頭,炒得眼花雀亂,忍不住淚落如雨。” |
隨珠彈雀 | 比喻處理事情輕重失當,得不償失。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
楊生黃雀 | 見“楊雀銜環”。 | 五代·李瀚《蒙求》詩:“楊生黃雀,毛子白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