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撥云見日 | 撥開烏云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高聳入云 |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
說雨談云 | 雨、云:男女歡合。談論男女歡合之事。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已斑白,風流頓改。”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無限高遠的地方。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 |
云天霧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就是有點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點云天霧地。” |
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線上升;向高空飛騰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勝友如云 | 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詞:“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袛在笑談中。” |
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唐 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
白云蒼狗 | 蒼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頃刻間變成烏云;像黑狗一樣。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 唐 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氣。形容遠大的志向。 | 《漢書·揚雄傳》:“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風帝,反縹縹有陵(凌)云之志。” |
煙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煙霧和云氣一樣消散。比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作“云消霧散”。 | 元 張養浩《天凈沙》曲:“煙消云散,一杯誰共歌歡。” |
風卷殘云 | 大風把殘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殘存的東西掃蕩干凈;也用來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 唐 戎昱《霽雪》:“風卷殘云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 |
云游天下 | 像行云一樣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靜,原是祀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后因云游天下,來到此處。” |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 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耍手段。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店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梁間存寡燕,樹杪沒慈烏。” |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 | 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你怎么就保得無事?” |
云階月地 | 以云為階,以月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 唐·杜牧《七夕》詩:“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
云涌飆發 | 云陣奔涌,狂風發作。形容文章氣勢磅礴。 | 清·吳敏樹《〈歐陽功甫遺集〉序》:“伯魯之文,云涌飆發而驟進于古,若春木之落其華而將實矣。” |
叱咤風云 | 叱咤:發怒吆喝。一聲怒喝;可使風云變色。形容聲勢威力極大;可以左右整個局勢。 | 《晉書 乞伏熾磐載記論》:“熾磐叱咤風云,見機而動。” |
云交雨合 | 指相會,重逢。 | 唐·李益《古別離》詩:“江回漢轉兩不見,云交雨合知何年。” |
云譎波詭 | 譎:變化多端;詭:奇異。原來形容房屋結構富于變化;像云彩和波浪那樣千姿百態。 | 漢 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
壯志凌云 | 宏偉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遠大。 | 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風,帝反縹縹有凌云之志。” |
飛龍乘云 | 指龍乘著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時機而得勢。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勢》:“飛龍乘云,騰蛇游霧……夫有云霧之勢而能乘游之者,龍蛇之材美之也。” |
義薄云天 | 正義之氣上揚迫近青天。極言義氣之盛;也指義理之高妙。 | 《宋書 謝靈運傳論》:“屈平、宋玉,導清源于前,賈誼、相如,振芳塵于后,英辭潤金石,高義薄云天。” |
云開見日 | 指撥開云霧;現出太陽。比喻送走黑暗重見光明。又比喻疑團解開;心情舒暢。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文益禪師》:“云開見日時如何?” |
云泥異路 |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懸殊。 |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閑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云泥異路又如許。 |
風云變幻 | 風云:比喻變幻動蕩的局勢;變幻:變化不定。形容天氣變化無常 。現比喻局勢復雜;變化急速;難以預料。 | 宋 陸游《劍南詩稿》:“風云變化幾席上,蛟黿出波瀾桿前。” |
行云流水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飄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 宋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
冠蓋云集 | 冠:禮帽;蓋:車蓬;冠蓋:借指官吏。形容到會的官吏很多。 | 歐陽山《三家巷》:“到的客人……簡直是古語所謂冠蓋云集,洋洋大觀。” |
云合景從 | 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隨從者之多。 | 漢 賈誼《過秦論》: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風云之志 | 像風云那樣雄大高遠的志向。 | 北周·庚信《周兗州剌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無儒者之榮;或見兵書,遂有風云之志。” |
雨消云散 | 喻消失得一干二凈。 | 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愛呢?,可知,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閃,遲早是——雨消云散。” |
云開霧散 | 見“云消霧散”。 | 宋·陶佃《王君儀》詩:“云開霧散卻晴霽,清風淅淅無纖塵。” |
志氣凌云 | 凌云:直上云霄。志氣直上云霄,形容志向高遠、意氣豪壯。 |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四折:“我如今狀貌堂堂,威風赳赳,志氣凌云。” |
風輕云淡 | 微風輕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氣晴好。亦作“風輕云凈”、“云淡風輕”。 | 元·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斷,咱茶濃酒酣,趁著風輕云淡,省得著我倚門終日盼停驂。” |
黑云壓城城欲摧 | 欲:將要;摧:摧毀。濃厚的烏云籠罩城頭;象要把整個城壓毀似的。比喻惡勢力一時囂張所造成的緊張局面。 | 唐 李賀《歌詩集 卷一 雁門太守行》詩:“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
云淡風輕 | 微風輕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氣晴好。亦作“風輕云淡”。 | 宋 程灝《春日偶成》:“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
平步青云 | 平:平穩;穩當;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輕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舊時用以形容科舉及第;或陡然富貴。 |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張邦昌納為婿。當徽宗時自謂平步青云。” |
春樹暮云 | 仰慕、懷念友人。 | 唐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
子曰詩云 | 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云:說。泛指儒家言論。 |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喬民,用這等小猢猻,但學得些妝點皮膚,子曰詩云。” |
人云亦云 | 云:說。人家怎么說;自己也跟著怎么說。指沒有主見。 | 金 蔡松年《槽聲同彥高賦》詩:“槽床過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
波委云集 | 委:堆積。如波浪之相積,云層聚集。比喻眾物聚集在一處。 | 唐·劉知畿《史通·雜述》:“雖復門千戶萬,波委云集,而言皆瑣碎,事必叢殘。” |
響徹云霄 | 徹:貫通;云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云層,直達高空。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云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
大旱望云 |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樣。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雨收云散 | 比喻某種現象已經消失。 | 宋·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詞:“惆悵年華暗換。黯銷魂、雨收云散。” |
云開日出 | 拔開云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文準禪師》:“云開日出,水綠山青。” |
風云人物 | 風云:比喻飛快發展變化的形勢、環境。在一定條件下應運而生;言論或行動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大影響的人。也指在一定環境中;大家注目的人。 |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系統中的風云人物之一。” |
云堦月地 | 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階月地”。 | |
翻云覆雨 | 翻覆:翻轉。翻過去是云;翻過來是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權術和手段。 | 唐 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
風起云涌 | 涌:水騰躍。大風刮起來;烏云涌上來。比喻新生事物相繼興起;聲勢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斷變化;雄偉壯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諸侯作難,風起云蒸。” |
云心鶴眼 | 比喻高遠的處世態度。 | 唐·白居易《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閑官。閉門足病非高士,勞作云心鶴眼看。” |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 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張千,你再去看來。” |
云興霞蔚 | 象云霞升騰聚集起來。形容景物燦爛絢麗。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
云情雨意 | ①云和雨的狀態。②指男女歡會之情。 | 宋·袁去華《浣溪沙》詞:“一夕高唐夢里狂,云情雨意兩茫茫。袖間依約去年香。” |
天機云錦 | 天機:天上的織機。云錦:絲織物名,錦絲瑰麗如云彩。天上織出的絲錦。比喻詩文華美精妙,渾成自然。 | 宋·張炎《詞源·雜論》:“采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長,以白石騷雅句法潤色之,真天機云錦也。” |
遏云繞梁 |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云為之停下來靜聽,似余音繞著屋梁,不愿散去。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云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
平地青云 | 平:平穩;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變好,順利無阻地一下子達到很高的地位。 | 金 元好問《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別,平地青云萬里程。” |
云屯霧集 | 像云和霧那樣聚集。形容數量多而集中。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卻有諸路買賣,云屯霧集,只聽放燈,都來趕趁。” |
停云落月 |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 晉 陶潛《停云詩序》:“停云,思親友也。”唐 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
響徹云表 | 見“響徹云霄”。 | 清·王韜《淞濱瑣話·仙井》:“蘭香亦鼓云和之瑟,音韻悠揚,響徹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