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人
![東西南北人](/d/file/titlepic/chengyu20875.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指居處無定之人。
出處《禮記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鄭玄注:“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
例子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唐 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
基礎信息
拼音dōng xi nán běi rén
注音ㄉㄨㄥ ˙ㄒ一 ㄋㄢˊ ㄅㄟˇ ㄖㄣˊ
繁體東西南北人
感情東西南北人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用于游民。
近義詞東西南北客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正本溯源(意思解釋)
- 秋高氣和(意思解釋)
- 斬草除根(意思解釋)
- 鷗鳥不下(意思解釋)
- 居重馭輕(意思解釋)
- 發綜指示(意思解釋)
- 自己人(意思解釋)
- 前瞻后顧(意思解釋)
- 肝膽過人(意思解釋)
- 喜新厭舊(意思解釋)
- 算盡錙銖(意思解釋)
- 汗牛充棟(意思解釋)
- 土木形骸(意思解釋)
- 撈一把(意思解釋)
- 官僚主義(意思解釋)
- 離弦走板(意思解釋)
- 戶告人曉(意思解釋)
- 異途同歸(意思解釋)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意思解釋)
- 女扮男裝(意思解釋)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釋)
- 沖鋒陷陣(意思解釋)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釋)
- 珍樓寶屋(意思解釋)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釋)
- 東施效顰(意思解釋)
- 唇槍舌劍(意思解釋)
- 散帶衡門(意思解釋)
※ 東西南北人的意思解釋、東西南北人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手遮天 |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
不動聲色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皆大歡喜 | 皆:都。人人滿意;全都高興。 |
望風撲影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
走馬觀花 |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
草菅人命 | 菅:一種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雜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樣輕賤;隨意加以摧殘。指反動統治者濫施淫威;任意殘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銷聲匿跡 | 不出聲;不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銷:消失。 |
大樹將軍 | 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絆腳石 | 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弟子孩兒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養的。 |
吳頭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
繪聲繪影 | 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羊質虎皮 |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無稽之談 |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
平地一聲雷 |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
別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 |
慌不擇路 |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
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 |
福善禍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
淺見薄識 | 淺見:膚淺的見解。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
師嚴道尊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