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蒙振聵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出處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這一番議論,真可謂之發蒙振聵?!?/p>
例子先生,你這一番議論,真可謂之發蒙振聵。(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
基礎信息
拼音fā méng zhèn kuì
注音ㄈㄚ ㄇ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
繁體發蒙振聵
感情發蒙振聵是褒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振聾發聵
英語make a deaf man hear and a blind man se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眼空一世(意思解釋)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意思解釋)
- 形神不全(意思解釋)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釋)
- 汗牛充棟(意思解釋)
- 知其不可而為之(意思解釋)
- 官僚主義(意思解釋)
- 囊螢照雪(意思解釋)
- 穩操勝券(意思解釋)
- 語不驚人(意思解釋)
- 昂藏七尺(意思解釋)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釋)
- 走南闖北(意思解釋)
- 信以為真(意思解釋)
- 罄竹難書(意思解釋)
- 戶告人曉(意思解釋)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釋)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意思解釋)
- 風聲鶴唳(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橫七豎八(意思解釋)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迷離惝恍(意思解釋)
- 過甚其詞(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發蒙振聵的意思解釋、發蒙振聵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重整旗鼓 | 重:重戰;整:整頓;整治;旗鼓: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用以代表軍事力量。比喻失敗或受挫后;重新整頓組織力量;準備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
鬼哭神嚎 | 號:哭。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目不轉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一干二凈 | 形容非常干凈;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官僚主義 | 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虛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 |
顧影弄姿 | 顧影:看著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種姿態。對著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種姿態。形容賣弄身形,自我欣賞。 |
有權有勢 | 勢:地位和權力。既有權力,又有地位。 |
節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漫不經心 |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
欺善怕惡 | 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
風急浪高 | 形容風浪很大。 |
無關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牛郎織女 | 牛郎織女是從牽牛星和織女星兩個星名衍化而成的傳統神話中的兩個主角。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織造云錦;但跟牛郎結婚以后;就中斷織錦;致使天帝震怒;責令分離;每年七夕準相會一次。現比喻夫妻長期分離。 |
平地一聲雷 |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散言碎語 | 猶言閑言碎語。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迷離惝恍 |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半新不舊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
避俗趨新 | 避:舍棄;趨:奔赴,趨向。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 |
紛紅駭綠 | 紛:紛披;紅:指紅花;駭:散亂;綠:指綠葉。紛披散亂的紅花綠葉。形容花草樹木隨風擺動。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憐香惜玉 | 憐、惜:愛護;愛憐;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對美女的溫存、憐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