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來張口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指吃現(xiàn)成飯而不勞動。
出處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學(xué)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例子朱延年一輩子?jì)缮鷳T養(yǎng),做慣了大老板,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的好,穿得美,哪里吃過這樣的苦頭?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十
基礎(chǔ)信息
拼音fàn lái zhāng kǒu
注音ㄈㄢˋ ㄌㄞˊ ㄓㄤ ㄎㄡˇ
繁體飯來張口
感情飯來張口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懶人。
不勞而獲、衣來伸手
英語have only to open one's mouth to be fed―lead an easy life,with everything provided
日語無精(ふしょう)なさま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懸而未決(意思解釋)
- 無妄之災(zāi)(意思解釋)
- 有膽有識(意思解釋)
- 僧多粥少(意思解釋)
- 將計(jì)就計(jì)(意思解釋)
- 鑒影度形(意思解釋)
- 烏合之眾(意思解釋)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意思解釋)
- 屈指一算(意思解釋)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釋)
- 離弦走板(意思解釋)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釋)
- 命與仇謀(意思解釋)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釋)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釋)
- 聰明反被聰明誤(意思解釋)
- 有求必應(yīng)(意思解釋)
- 短壽促命(意思解釋)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釋)
- 汗馬功勞(意思解釋)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釋)
- 顧景慚形(意思解釋)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改惡向善(意思解釋)
- 他山之石(意思解釋)
※ 飯來張口的意思解釋、飯來張口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使心用腹 | 用心思,使壞心眼。 |
為民請命 |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dāng)?shù)匚坏娜舜戆傩障虍?dāng)權(quán)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臭名遠(yuǎn)揚(yáng) | 名:名聲;臭名:壞名聲;揚(yáng):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yuǎn)。也作“丑聲遠(yuǎn)播”。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gè)指頭而失掉一個(gè)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和風(fēng)細(xì)雨 | 溫和的風(fēng)和細(xì)小的雨。本指自然現(xiàn)象;現(xiàn)多指用和緩的態(tài)度和方式處理問題。 |
慌里慌張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
苦口之藥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cuò)誤很有好處。 |
夷為平地 | 夷:拉平,鏟平。鏟平使成一塊平地。 |
春光明媚 | 明媚:鮮艷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似是而非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cuò)誤。好像是對的;實(shí)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shí)際上不一樣。 |
散言碎語 | 猶言閑言碎語。 |
快人快語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說爽快話。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qiáng)大。 |
無窮無盡 | 窮、盡:完。沒有盡頭;沒有限度。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
赤膽忠心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shí)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
老牛舐犢 |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著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憐愛兒女。 |
暴露無遺 | 暴露:顯露;顯現(xiàn);遺:遺漏。全部、徹底地暴露了出來;沒有絲毫遺漏。 |
逢人說項(xiàng)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
陰陽怪氣 | 形容態(tài)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
紛紅駭綠 | 紛:紛披;紅:指紅花;駭:散亂;綠:指綠葉。紛披散亂的紅花綠葉。形容花草樹木隨風(fēng)擺動。 |
馳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靈。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jié)果卻害了自己。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
對牛彈琴 | ①比喻對蠢人談?wù)摳呱畹牡览恚话踪M(fèi)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shí)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nèi)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
解甲歸田 | 解:脫下;甲:鎧甲。脫掉軍裝;回家種地。 |
腦瓜不靈 | 指人不聰明,思想轉(zhuǎn)不過彎來。 |
息跡靜處 | 息:止息;跡:行跡,腳印;處:處所。要想不見行跡,只有自己靜止不動。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