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袂攘襟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奮袂:揮袖;攘襟:撩起衣襟。揮袖攘襟站起。形容憤恨或激動。
出處晉·劉伶《酒德頌》:“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襟,怒目切齒。”
基礎信息
拼音fèn mèi rǎng jīn
注音ㄈㄣˋ ㄇㄟˋ ㄖㄤˇ ㄐ一ㄣ
繁體奮袂攘襟
感情奮袂攘襟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狀語;用于人很激動。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十萬火急(意思解釋)
- 卑諂足恭(意思解釋)
- 假公濟私(意思解釋)
- 火樹銀花(意思解釋)
- 鍥而不舍(意思解釋)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意思解釋)
- 當仁不讓(意思解釋)
- 進本退末(意思解釋)
- 斷斷續續(意思解釋)
- 棟梁之材(意思解釋)
- 故步不離(意思解釋)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釋)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釋)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釋)
- 揚威耀武(意思解釋)
- 飛檐走壁(意思解釋)
- 節哀順變(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鮮血淋漓(意思解釋)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釋)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張徨失措(意思解釋)
- 除惡務本(意思解釋)
- 現實主義(意思解釋)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意思解釋)
※ 奮袂攘襟的意思解釋、奮袂攘襟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論長說短 | 議論別人的是非好壞。 |
談笑風生 | 形容談話時有說有笑;饒有興趣;氣氛熱烈。風生:有興致;很風趣。 |
道骨仙風 | 謂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氣質神采。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節的婦女,不再嫁第二個丈夫。指忠誠不二。 |
來去無蹤 | 蹤:腳印。來時去時都看不見蹤影。形容出沒極為迅速或隱秘。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比喻機會難得,機不可失。 |
患難與共 |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視微知著 |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
珠宮貝闕 | 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揚威耀武 | 見“揚威曜武”。 |
安眉帶眼 |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
弟子孩兒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養的。 |
粗制濫造 | 粗:粗糙;濫:過多而不加以節制。原指產品制作粗糙;只求數量;不顧質量。現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講求質量。 |
令人滿意 |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
鉆木取火 |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休戚是同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形容關系密切,同甘共苦。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風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同“風情月思”。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立竿見影 |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見功效。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饑不擇食 |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