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命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ēng sǐ yǒu mìng
基本解釋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指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生死有命的典故
西漢后期,平庸而貪色的漢成帝整天在后宮享樂,他喜歡班美女,封她為婕妤。班婕妤很有文學才華和修養。漢成帝廢許皇后立趙飛燕為皇后。趙飛燕為了消滅對手誣陷班婕妤詛咒皇帝。班婕妤辯解死生有命,世上根本沒有鬼神。漢成帝認為言之有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生死有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多才多藝 |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
暈頭轉向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八荒之外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取而代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困而不學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隳肝瀝膽 |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有隳肝瀝膽同廝養之用力,亦難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