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自拔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néng zì bá
基本解釋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出處《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不能自拔的典故
南北朝時期,徐州刺史薛安和青州刺史沈文秀背叛了宋明帝,在東陽城起兵造反。劉氏全族人陷于城內不能自拔,他們想方設法逃出東陽城,找到當時的北海太守劉懷恭等聯合出兵,一舉攻下東陽城平息了叛亂,迫使沈文秀投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能自拔)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博學多聞 | 《文子 精誠》:“雖博學多聞,不免于亂。”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門當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
色中餓鬼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
節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