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自拔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néng zì bá
基本解釋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出處《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zhàn),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不能自拔的典故
南北朝時期,徐州刺史薛安和青州刺史沈文秀背叛了宋明帝,在東陽城起兵造反。劉氏全族人陷于城內(nèi)不能自拔,他們想方設(shè)法逃出東陽城,找到當時的北海太守劉懷恭等聯(lián)合出兵,一舉攻下東陽城平息了叛亂,迫使沈文秀投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能自拔)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引物連類 | 唐·韓愈《送權(quán)秀才序》“權(quán)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宋·蘇軾《〈居士集〉敘》:“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 |
易放難收 | 宋·朱熹《答鞏仲至》:“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yè)者,欲吾之謹夫所發(fā)以致其實,而尤先于言語之易放難收也。”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翻箱倒柜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翻箱倒籠,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刑期無刑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