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得利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rén dé lì
基本解釋趁著雙方爭持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
出處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燕策二》:“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漁人得利的典故
戰(zhàn)國時期,趙國準(zhǔn)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游說趙王不要戰(zhàn)爭,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夾住一只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zhí)不讓,最后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fā)生戰(zhàn)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并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zhàn)爭的打算。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漁人得利)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渾然一體 | 《二程遺書》第二卷上:“學(xué)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
胸?zé)o大志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實(shí)系凡庸之輩,胸?zé)o大志,三年來觀望風(fēng)色,動搖不前。” |
此一時彼一時 |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殘花敗柳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jié),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
難言之隱 | 清 錢謙益《跋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郁難言之隱。” |
高屋建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jì)》:“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溝滿壕平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溝滿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氣逼人,滴水成冰。”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