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qǐ sǐ huí shēng
基本解釋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出處《太平廣記 太玄女》引《女仙傳》語:“行三十六術甚效,起死回生,救人無數。”
起死回生的典故
戰國時,有一次扁鵲來到虢國行醫,聽說虢國太子早上染急病身亡,于是請求進宮察看。扁鵲來到太子床前,仔細的檢查了一遍,發現太子大腿內側還有微溫,耳朵里還有鳴音,于是說:“太子只是嚴重昏迷,還可以救活!”扁鵲用針灸的方法使太子回過氣來,又在太子身上熱敷一會兒,終于使他蘇醒過來。扁鵲又開了藥方,太子服了二十天藥后,便完全康復了。
虢國國君再三向扁鵲道謝,扁鵲說:“我不是能起死回生,只是太子未曾真死,我才能救活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起死回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以文亂法 | 《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
天旋地轉 | 唐 元稹《望云雅馬歌》:“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 |
喜笑顏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又行了兩日,方到常山,徑入府中,拜謁顏太守。故人相見,喜笑顏開。”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費盡心機 | 宋 戴復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揚威耀武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五回:“揚威耀武顯神通,走石飛沙弄本事。” |
目眩心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任道元抬頭起來看見,驚得目眩心花,魂不附體。” |
國泰民安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