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遮天的成語故事
![一手遮天](/d/file/titlepic/chengyu145.png)
拼音yì shǒu zhē tiān
基本解釋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出處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p>
李斯原是楚國上蔡人,后來到了秦國,勸說秦王,用金錢收買六國的諸侯大臣,收買不了的,就派人刺殺;離間六國的關系,然后派兵攻打。二十多年后,秦王統一了天下。李斯又上書說:“天下會大亂,是因為有各種學說流派,人聽進去了,心里就會想別的?,F在天下統一了,請制訂完備的法令,請將諸子百家的書全部毀掉,天下就太平了。”秦始皇照辦了。 晚唐詩人曹鄴說:“用欺騙挑撥來獲取國家利益是不對的,用法律來限制人民的思想是自取滅亡。一個人的手要掩住天下人的眼睛,這怎么可能呢!(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一手遮天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手遮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td> |
自力更生 |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中國的獨立與完整的麻煩?!?/td> |
弦外之響 |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td>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td>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td>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風流才子 | 唐 元稹《鶯鶯傳》:“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td> |
辭簡意足 | 元·白珽《湛園靜語·葉水心》:“如此數卷,辭簡意足,一坐駭然?!?/td>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