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慮一得的成語故事

拼音qiān lǜ yī dé
基本解釋慮:思考;得:收獲。在千百次的考慮中;總會有正確的時候。
出處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內(nèi)篇雜下十八》:“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千慮一得的典故
晏嬰是齊國的大夫。他父親死后,由他繼任齊國的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王朝的相國。晏嬰為人正直,當官清廉,生活非常儉樸,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對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嬰正要吃午飯,劉景公派了一個人來見他。晏嬰因為對方是君王派來的而特殊款待,當場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請來人共進午餐。當然,他這頓飯沒有吃飽。
景公知道這件事后,感嘆他說:“相國家里竟然如此貧困,我一直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
說罷,景公命人給晏嬰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賓客之用。不料。晏嬰不愿接受,叫來人帶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當景公命人第三次送來時,晏嬰對來人說:
“請稟報大王,我并不貧困。大王給我的俸祿,不僅足夠我供養(yǎng)家人、接待賓客之用,還可以用來接濟窮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額外的賞賜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為難,對晏嬰說:“相國,我是奉命辦這件事的。您這次又不愿接受,叫我如何去回報大王呢?”
晏嬰想了想,說:“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進宮,讓我當面向大王辭謝。”
晏嬰見了景公,感謝他對自己的厚愛,并表達作為一個臣子,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過多的財富,請求他不要勉強讓自己接受。額外的賞賜。
景公聽了這番話,對晏嬰更敬重了,但還是要把千金賜給他。景公還舉了一個例子:齊國以前的賢相管仲;為齊桓公成為當時各諸侯國第一個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賞給他許多封地,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你晏嬰為什么要推辭?晏嬰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圣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失誤;笨人千百次考慮,總有一次正確。也許管仲考慮這件事有失誤;而我雖然笨,這件事處理得可能正確。”景公聽他說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罷。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千慮一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zhàn)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辭簡意足 | 元·白珽《湛園靜語·葉水心》:“如此數(shù)卷,辭簡意足,一坐駭然。” |
連編累牘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fā)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
躡手躡腳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周瑞家的會意,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里來,只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 |
到此為止 | 陳忠實《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嘆口氣:‘完了。到此為止。’” |
大千世界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希運禪師》:“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云:‘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里許。’”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fā)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