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多得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kě duō dé
基本解釋得:得到;獲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
出處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不可多得的典故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禰(mi,舊讀ni)衡的著名文學家。他博學多才,善于論辨,寫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當自傲,好與人爭斗。當時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賞他,認為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特地寫了薦表,把他推薦給漢獻帝。
在薦表中,孔融盛贊禰衡有驚人的才學和記憶力,只見過一次,就能背誦,只聽到一次就能記住。像禰衡這樣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漢獻帝什么都要聽命于獨攬朝廷大權的曹操,便把薦表交給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決定召見禰衡,但禰衡瞧不起曹操,自稱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來總算去了,但在言語之間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讓禰衡當鼓吏,在自己大宴賓客的時候讓他擊鼓,借以當眾侮辱。不料,禰衡竟利用當這個差的機會,擊一陣鼓罵一陣曹操。結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殺了禰衡,但又怕留下害賢的壞名聲,便派他去荊州勸說劉表來降,實際上是企圖借劉表之手殺他。
不料,劉表仰慕禰衡之名已久,把他奉為上賓,并把他當作高級顧問,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見,他不表態便不作決定。但是,禰衡在劉表那里的時間也不長。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對待劉表,使劉表無法忍受。于是,劉表將他派到江夏太守黃祖那里去當書記。
黃祖知道禰衡的文名很高,讓他起草文稿。不論是什么文稿,禰衡總是一揮而成,而且總是寫得非常得體,符合黃祖的要求。為此,黃祖很看重他。
黃祖的長子黃射(yi)也是當官的。他對禰衡的文才同樣非常欣賞,常常邀禰衡游山玩水。一次,兩人參觀了東漢文字家蔡邕(yong)寫的一塊碑文,都覺得文筆很好,書法也很漂亮,深為贊美。
回家后,黃射懊悔當時沒有把碑文抄下來,以便細細回味。禰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說:“不妨事,我雖然只看了一遍,但還能記住。且讓我寫出來。”
禰衡說罷,竟憑記憶把碑文全部默寫了出來。事后,黃射派人去核對,竟然一字不差。眾人知道,都夸禰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黃射歡宴賓客,有人在宴會上獻給他一只鸚鵡。黃射非常喜愛,當場請禰衡作一篇關于鸚鵡的賦。禰衡略一思忖,便舉筆疾書,不一會兒把賦寫畢。這就是他的代表作《鸚鵡賦》。
盡管禰衡才學很高,記憶力驚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現沒有絲毫收斂。一天,黃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遜。黃祖數說了他幾句,他竟當眾大罵黃祖。黃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將他拉上岸去處死。當時禰衡才二十五歲。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可多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石枯松老 |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多才多藝 |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浪費筆墨 |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千錘打鑼,一錘定音——隊長,你就決定吧。” |
膽如斗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
動蕩不定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 |
火燭銀花 | 宋 朱淑真《元夜》詩之三:“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東風。” |